问候的艺术

问候的艺术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在我的印象里,我与人问候的方式大概有这么一个变化过程。注意,既然我是写变化的过程,就难免要写故事,难免有些长和隐藏着有趣的生活节奏,阅读起来就更需要几分耐心,这是阅读所有此类文章的一个要诀。

七八年前,逢年过节,我总会把老爸的手机,暂时“据为己有”,然后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给几个好朋友以及几位老师发短信,表示问候与祝福。我很庆幸,用短信的方式维系了不少情感,即便与他们一年发不了四五次短信,这是第一个阶段。

后来玩上了QQ,与不少人的联系方式变得更加密切了,但逢年过节时,还是更愿意自己编辑一条短信,表示问候与祝福,只是有些关系不太近的,就会选择在QQ上发一条消息表示问候与祝福。

这里我需要插一点小故事,大概是在2008年前后,我喜欢在书本或中考习题里摘录好词好句,或者比较有一点“深度”的短信,其实也不能说是“深度”,而是有趣,毕竟那时候互联网的概念并不存在我的生活,所以信息面是非常非常非常的窄

但我的另一个嗜好是喜欢记别人的号码和写点东西,原来用于抄录和原创的笔记本,我还放在家里四五本,每次回家都会忍不住翻一翻。还记得2008年,我模仿那些发有趣短信的人,我也把我写的东西用短信发给联系人,尴尬的是有那么些人会回消息问我是谁,因为那时候很多同学记的号码都是爸妈或哥哥姐姐的,还好那会儿没谈恋爱,否则,非得搞专属代码完成交流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做法比较天真,但毕竟短信是我发表个人文字的一个开端,后来是延伸到QQ空间日志里,现在各类平台崛起的时代就不用多说

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是从玩QQ开始的,逢年过节,QQ上总能收到祝福让你无法想像得多。那些你以为已经在QQ里“死掉”的人也复活了,那些常年潜水的也出来了,中国的节日还真具有魔力。所以,逢年过节很忙,忙着低头,忙着处理消息,忙着聊天,注意力已经开始被剥夺,只是那时候不叫注意力稀释,叫开心,叫天真,叫沉迷,反正和注意力没关系。

最有趣和让我有深思的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微信到来之后的这几年,虽逢年过节还是会有表示问候与祝福的消息,可有些地方却不同了。

2015年,我加了一批并不认识但都“热爱学习”的人,所以,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微信里莫名其妙的会多了不少的问候语和各种鸡汤、鸡血分享,刚开始挺新鲜,还真傻不拉唧的都回复了,也还学着偶尔分享,后来发现这还真是无聊至极。为啥?因为没有价值啊。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你就知道一个非常可笑的事实——有的人天天被你问候,或者天天问候你,要么就是寻找某种存在感,反正没一个是能好好聊天的,更谈不上倾心交流;要么没一个是你认识的,也即你们彼此压根都不知道谁是谁,是干嘛的。只是以此这是自己的“人脉”,是人脉嘛,就得要“投资”,要问候,要维系,可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这些你所谓的“人脉”其实不过是累赘,甚至是自我安慰一个方式。有一句话很讽刺,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人脉。”

既然如此,这也意味着你和这些人之间除了彼此消耗时间和表示自己无聊之外,并没有任何价值,更别谈所谓的价值。因为你需要帮助,那些天天问候的人根本帮不到你,最多也就是言语上的支持和鼓励,其他的还得靠你自己,当然,靠自己是天经地义,这没得说。相反的,倒是那些你从不问候,甚至很少问候的朋友、同学、同事才或多或少的会帮到你,给你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有几种问候方式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深刻的不是它的好,而是让人有种想远离这类人的冲动

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微信好友的消息,说从当天开始,要每天坚持一分钟的语音群发分享,我一阵惊恐,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也太可怕了吧?每天都有语音分享,这不得意味着,我没天都要多接收一个我从不在意的消息?需要注意,我说的是不在意,也就是不代表分享没有价值,只是我不需要。

还有的问候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每逢周末或某个固定的日子,都会发一条消息,比如,周末愉快、假期愉快、某某节日快乐等。这样的消息我一般不回,有的会偶尔回复,因为我没那么多无聊的时间去回复一条群发的消息。

那么,问候的艺术是怎样炼成的呢?

首先,情感的投资也忌频繁。情感的确需要投资,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维系,但切勿频繁,频繁的问候意味着的将是打扰,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点,与人性相悖。这就好比有朋友突然来访,你会觉得特别开心,如果朋友一旦天天到来,这结果就大相庭径。不恰当的对比是,我们都知物以稀为贵,人性也只会以稀有、少有的问候为贵。

其次,用发展的眼光学习和应用。几年前,每个人的人际半径绝没有今天这么大,所以彼此联系的人不多,精力相对充沛,逢年过节发短信,即便没有称谓也是让人充满幸福感的事。但放在今天,即便有称谓却没有下文的问候,都容易造成打扰。

我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价值交换是最关键的点,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比如,有同学知道我即将在读书群进行几个实用工作方法论的分享,门槛比较低,有些不常联系的同学,发消息问候,紧接着就说要加入读书群,这种附带价值交换的问候会更有意义。再比如,我前天联系了有些日子没联系的老师,但我不仅是想要问候一下,而且我把新书的终稿第一个发给了老师。

最后,少用群发,甚至忘记它吧,尝试着换一种问候的方式。一方面是你不一定能刷出存在感,但一定能够刷出别人对你的厌烦感,另一方面是,我现在和比较好的朋友和重要的人保持联系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发短信、发QQ和微信,而是我会抽时间和他们电话联系,如果还有时间,我会主动去找他们一起吃个饭。

在此,我不得不说两句,那些点赞、拉票的消息最好不要群发出去,至少你得考虑清楚带来的后果,这不是证明你的朋友圈有多优质和庞大,相反这是一种不好的考验,因为对你有好感的人会越来越少。

在问候这件小事上,我还想说的是,不是你的好心不被看好,而是只有足够的用心,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候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