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共读一本好书-《管理的实践》第4天共读笔记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玲子-第四天 2017-3-22

阅读内容:第3章——第5章

我觉得读这本书是一个不断答疑解惑的过程!以前我也觉得自动化的来临讲不需要更多的人力,只需要各种机器自己操作就好!读完第三章才恍然大悟,越来新技术并不会造成管理者过程,相反要求还会越来越高!只是目前最大的阻碍是受过规范训练的人力资源并不足! 西尔斯公司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企业首先要进行调研!要知道你的目标客户是谁,更要知道你的目标客户认为的有“价值”指的是什么?因为只有把所有这些弄清楚之后,才能为后期的销售打下夯实的基础!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就拿现在来讲,微商盛行,如果传统企业再不结合移动互联网来做生意,最终会走向消亡!想到一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企业并不是为了创造利润而存在,它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企业活动的目的是创造顾客!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顾客把物品变为商品,创造了价值!顾客还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一切“活”起来!企业想要越做越好,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产品以及更好的服务!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马利-20170322-第4天

阅读第9.10章

第十章通过福特的故事讲述了“管理管理者”的重要性。书中说“经营企业原本就与管理私人产业截然不同”,但是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福特却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过度集权在自己身上,没有做到“管理管理者”来充分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因此造成了企业走下坡路。但是他的继任者——他的孙子,却懂得管理管理者的道理,把权利适当下放,通过一群非常有才能的管理者管理公司,最终挽大厦之将倾。

非常有趣的是这个例子和中国古代的一些中央集权的皇帝很像,诸如朱元璋,过度地中央集权,而不相信下面的大臣,虽然表面上自己更多地掌控了局面,但由于没有做好“管理管理者”,最终使得整个明朝并没有出现太大的盛世。

读这本书,很佩服德鲁克的部分预见性十分准确,有些理论到现在也非常准确。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曾敏-20170322-第4天

阅读第8章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1、制定企业目标,是以结果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明天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今天就应该要采取什么样的一个行动。嗯,但是经济环境、政治政策等等因素,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制定目标前,做好预测,尽可能够预期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样子的一个情况以及根据过去过往的经验等,综合衡量,尽可能让目标更准确,更适应未来的环境,

2、但哪怕我们的决策是百分百的准确,在实践当中,未来环境发生改变,那决策也要相应调整,决策应和当下的环境相符。今天的决策 尽量准确,明天的环境可能变动。那么最需要的是,能对变动随时灵活调整决策和环境的人---企业的管理者。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潘昱-20170322-第4天

阅读第11章

1.靠压力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而不是例外。我们的管理中也常常利用压力进行管理。这种压力会形成狼来了效应。

2.管理者的目标如何确定?每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根据他对上级单位的成功所做的贡献来决定。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他们必须负责任地参与。

3.通过测评进行自我控制是管理者进行控制自己绩效的有效方式。为了控制自己的绩效,管理者单单了解自己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有能力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成果。

4.关于报告和程序,最常见的误用方式是把报告和程序当作上级及控制下属的工具。而在当前,也往往成为职能部门懒政的一个方式。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刘辉辉-20170322-第2天

阅读第七,八章

第七章 企业的目标

1.这一章触及思考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可惜思考的时间不多,后续要在深度思考,才能消化。2.KPI应该是涉及企业兴旺成败的指标。3.生产力是能够考核管理能力的。4.不要被利润率蒙蔽。5,仪表盘固然重要,飞行员的解读能力更为重要。

第八章 今天的决策 明天的成果

.企业制定目标,是为了决定今天做什么,明天才能获得成果。也就是绩效导向的思维,以终为始。战略不就是为了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过一流的战略,往往遇到二流的执行。平安最大的亮点两个。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文化。文化当中,就有执行,确保落实。收到PMO的追踪就像催命符,加上多年的绩效导向文化积淀,形成平安一流的战略,可以做到一流的执行。

2.摆脱对经济周期的依赖。经济周期分析只能告诉我们曾经发生了什么,却无法告诉我们未来如何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不了作用。这句话,不认同。《过秦论》没有用吗?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神奇不就是考研究过去,预测未来创造的吗?德鲁克教授的意思其实是简单、单纯看经济周期没用处,而应该思考如何超越经济周期?

3.他马上教了招式,三年-七年规划的3种工具:(1)遇到最坏的可能,怎么办?(2)找出影响经济环境的基本因素。(3)趋势分析。第一个方法用得最好的是霍英东,他做关键决策就会考虑,遇到最好情况,他是否能承受。可以承受,有利可图,就干。这就是霍先生发家的决策法。

4.未来的管理者才是企业的真正保障。未来的管理者长什么样?怎样才能算合格的未来管理者?松下兴之助算吗?听说松下的战略,一个战略周期25年,做了十个周期,长达250年。够未来了吧?结果不到一个周期,原来精心制定的战略就做不下去了。未来管理者如何时刻保持洞察力?才是企业的真正保障。就要像张瑞敏,保持学习力,时刻保鲜,70多岁了,不是他需要海尔,而是海尔需要他。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安然-20170322-第2天

第五章。         企业是什么?其实企业是为顾客的需求而产生的,有客户的需求才会有企业的存在。企业是由人创造经营和管理的,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力量的。       企业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是最求利润最大化,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它是企业的限制性因素和检验效能的指标,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设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才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它是企业存在的命脉和基石。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社会将资源托付给企业。                                                企业通过营销和创新,不断满足并挖掘客户新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创造出高效的生产力,为社会服务。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第四天 2017-3-22 Yao.x

第六章里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谁是顾客、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是什么,到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以及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来阐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事业的核心在哪里?所谓事业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作者认为决定事业的不是管理者,而是企业所面对的顾客,是顾客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同时,事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的事业还要随着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只不过这种事业变的不是本质,而是它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向。这一点我想到了中国传统大作《易经》里面的观点,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企业的目标一章里,从八个领域来对企业的目标进行设定,一是市场地位,二是创新,三生产力,四是实物和财力资源,五是获利能力也就是盈利,六是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七是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八是社会责任。我进行这样一个罗列,是因为作者对目标的设定是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出发的,这一点更能让我看到管理的全面性,设定目标一点都不简单。在谈及创新的目标时,作者提到了需求可能是创新之母,也就是说创新也是以顾客为导向的。而之前提及了创造顾客的观点,那我认为,顾客需求与创新活动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两者不能也没法孤立存在。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贾童-20170322-第3天

阅读第12章-13章

       1、管理者和他的上司。

       我最喜欢的是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管理者应该明白,他和上述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本节主要说了三点:第一,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达成上级的目标,第二,管理者对企业的责任是分析任务,界定采取哪些行动才能达到目标。第三,管理者对下属管理者应负的责任。主要是协助下属,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他们设定工作目标并完成任务。第3点我认为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有这种意识,特别是基层管理者,更需要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达成上级的目标,他们还有一个责任是对他们的下属负责,指导并帮助下属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跟同学聊天时,更多听到的是同学对他们直属上司的评价。他们较为烦恼的是,当遇到难题时,他们试图去询问直属上司如何解决,得到的结果却往往是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么或者是你可以去问其他人。这样的回答并不负责,因为他们忘记了,管理者除了帮下属设定工作目标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是,让下属获得必要的工具、人员和信息提出建议和忠告,帮助他们达成目标。

"越优秀的人才犯的错越多,因为他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这句话简直为喜欢犯错误的我们找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2、安于平庸的危险

       公司不应该允许制定目标或绩效总是不佳的管理者,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应该把它降到较低的岗位上或开除他。但是当下属失败的原因是来自管理的失误,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开除下属,而是要把下属放在更合适的位置上。这很容易跟股份的转型优化化结合起来。我们来看看福特公司是怎么做的,当福特二世接班后,某个部门九名主管都无法胜任机构重组后的新职位,公司没有指派这九名主管到新职位上也没有辞退他们,而是给他们找了适合他们的技术岗位。因为前任领导的错误而惩罚任何人都是不合适的。结果非常的好,九名主管中有七名在新人的岗位上都表现优异,另外两名一名被迫退休,一名则遭到解雇。联想到华为的"末位淘汰制",有人兢兢业业工作到三四十多岁也被无情的淘汰,不禁令人唏嘘。对于长期忠心于公司的员工,当他的能力不能胜任现岗位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发现他的优点和特长,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记得在阅读本书第2章时,有提到过"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手中的人力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放弃、无情的淘汰。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沈傲然2017-03-22第4天

第七章企业的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企业需要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科学建立多样的目标。

1.在设定企业目标时根据我们要达到的目标需求做到必要的关键领域上的衡量。在书中给了5点对企业制定关键领域目标的考量。并讨论了企业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的8个领域。

2.对于市场地位的定位应以顾客为向导,接近顾客,把顾客需求什么作为我们的第一考量,并以提供这样的产品来作为企业的市场定位。

3.对于创新,不仅需要考虑到目前顾客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还要兼顾未来顾客和企业的发展。“可能今天的创新,将成为明天的产业龙头。”

4.对于生产力和贡献值来说,管理者应该把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以达到改善生产力的效果。

5.实物与财力资源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的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预先规划运营所需的资金,就贸然设定目标,就好像还没有点着炉火,就急着把肉放进烤箱一样。”所以,在设定企业目标前要少不了对物资供应问题的考量,这也为企业市场定位和创新提供铺垫,对企业的持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6.关于利润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它是对过去决策的一种检验,对目前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以及确保将来企业有足够的创新或应对变动的并生存的能力。

7.把握时间幅度,“今天的管理支出将成为明天的利润,但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亏损。”不同领域,不同时间的资本输出和回流的的间隔时间和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平衡企业的各种目标,就像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不仅要依靠先进的着陆系统,还要重视自己的解读能力和可视的地面灯光系统。

第八章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企业的关注点是如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同时兼顾现在和将来的考量,今天的决策首先要保证企业能够生存,保证未来企业有生存的资本保证,还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对于经济危机的心里作用我认为这与每次经济危机的恶化阶段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作者给出的三个方法中的趋势分析对中,长期决策制定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正是不断变化中的市场的精彩的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应该坚定中长期的决策,在市场短时间段的变化中不断做适当调整,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的活了也为企业迎接日后的挑战积累经验。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 范兆周 2017-3-22 阅读第10-11章

福特的故事深刻体现了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管理基因的重要性。不同的管理基因收到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记得某某公司的负责人说过即使遇到困难,导致企业跌落低谷,但只要我的团队还在,依然可以迅速东山再起。由企业联想到个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管理者,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习惯(自身的管理基因),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环境,都是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第十章还说到个人的愿景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这是提高管理者的归属感时也同时让企业产生最大的合力,推动企业向前进。今年我加入了皮划艇协会,正在进行划龙舟的训练:十几个人如果动作不一致协调,整条龙舟前进速度慢,每个人都划得既辛苦又郁闷,如果全部人的动作协调一致,整条龙舟是有一种被合力“抬起”,贴着水面“飞行”前进,这种飞行前进给大家带来良好体验,又反过来促进所有人的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达到浑然天成:所有的人和船成为一体……

第十一章中提到一个企业的报表问题,的确很多企业很多时候是为了报表而报表……该章提到的向上沟通取得共同理解,这个观点非常好,不过现实当中很多企业是相反的,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很多管理阶层没有意识到向上沟通的重要,企业内没有建立起向上沟通的有效渠道有关。感觉中国的企业管理任重而道远。


《管理的实践》共读打卡-高志毅-20170323-第4天

阅读第4章——第6章

通过西尔斯的故事引出企业是什么的概念,通过阐述企业的目的——创造客户,企业的功能——营销和创新,得出什么是“企业管理”。“根据对企业活动的分析,企业是通过营销和创新来创造顾客,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而不能只是官僚作风、行政作风,甚至决策工作。由此可见,管理企业必须是一项创造性的而不是一项适应性的任务。管理层越是创造经济条件或改变经济条件,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经济条件,才能把企业管理得越成功。”第六章中提到“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并非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消费者决定,找到“我们的顾客”,顾客心中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将是什么?”

看完这三章,我的总结确是大量的引述,因为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德鲁克先生的前瞻性,这三章内容在中国有个公司做的很好,他们把这三章的内容概括成了四个字“用户体验”,这公司就是腾讯。时隔半个多世纪,新时代的弄潮儿在企业管理领域的本质上还在受德鲁克先生的指导,所以引述,值得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天共读一本好书-《管理的实践》第4天共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