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部门调来一个新领导,据说原来是其他分公司的作业长。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一定有他过人之处,这点我坚信不疑。同事总调侃,每一个领导都是因为会巴结、有关系才上位,我不以为然。
新来的领导到厂第一天,并没有特别的通知,就在办公司坐着,我见到时,以为他是和我一样的技术员,所以他问了我很多生产上的事,我并没有很在意,答得比较随意,当得知他身份的时候,还比较诧异,因为我觉得他看起来还挺年轻,而实际已经过三十了,想想,也许和他心态有关吧。
大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对他比较排斥,没人主动和他交流。每次我们干活时,他总是会搭把手,与我们的大boss比起来,他好像没什么自己的事做。然而,一周后,我们的办公室焕然一新,他申请弄来了一套新的(也不新了,只是比原来的好很多)办公桌,重新整理了整个办公室。他开始慢慢推进现场管理,每天都会有很多活做。大家对他开始有意见,因为有些事,建厂以来都没人做过,而他却要求整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能叫出厂里大多数人的名字,并能做出合理的分工和工作任务的下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与每个班长都打成了一片,去了解每个班组的情况。突然觉得他好像来了好几年的样子,对整个厂的生产和流程一清二楚,而他来了不到两个月。
他做了什么?
在休息时候,我总看到他在记录一些东西,但没能了解他在记录什么,今天,终于有机会翻看了他的工作日志。
他的工作日志其实很简单,包括当天的工作任务、人员安排、突发事件、设备故障既解决措施等,以一条一条列出来,有时候加一些备注,而这个简单的记录,时间一长,却能表现出一些东西。例如,哪些人擅长什么技能,他经常处理什么,设备常见的故障有哪些,公司一般都有什么活动安排,物资去哪里获取等。
他做得好的不是一天结束在回忆,而是想起就记录,有事发生就记录,人员有变动就记录。翻开他的日志,能完整看到他从进厂的第一天到当下,经历了什么,安排了哪些任务。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也有记录,不过后来对工作太厌倦,而没有做下去。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因为没有记录和及时总结,在工作上做了太多重复性的事和问题。
我可以学到什么?
1.大脑终归还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
我们需要用一些方式减轻大脑的负担,而记录就是最好的方式。我的工作异常重复,重复到让我感受不到一点新鲜感。而也因为重复,让我觉得没有必要记录,每天都在做的事,谁会忘记呢?而我有时候真的就会忘记,这个时候问别人总觉得有些难为情,怕别人评价,也因为这种心理,每次都需要去花时间重新了解。而工作日志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2.重复的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也是类似的。
可能我需要列一下清单,把常见的问题列出来,常见的操作失误活应急策略,我都可以做整理,简单的回顾也可以让效率增加N倍。而不用每次都要去回忆一遍当时是怎么处理好的。
3.及时记录。
他总是在自己有想法时就拿出本子,而不会在意外人讨论什么,就很自然地投入到记录当中。我们有很多想法,如果不及时记录,可能就再也想不起了,而这个简单的动作,碎片时间的利用,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一劳永逸。
对于整个流程,我在完成整体的熟悉和切换要领后,并没有进一步对细节进行了解,包括数质量流程图、品位跟踪等。而当我查看他的工作日志,他每一个细节都做了标注,有些还是我之前都没注意到的。这个流程图的整体把握,对于整个生产的了解至关重要,但我一直拖延着没去完善,有些时候还因为忘记部分细节而困扰。一劳永逸的做法在于,如果一件事需要一遍一遍重复的操作,而如果有可能在用一次的用心投入就能完全解决,那你就该花时间把它规整好。一次的用心投入,换来今后的轻松和工作的顺畅,何乐而不为呢?
你做一件事情的方式,就是做所有事情的方式。
最近经常会想起这句话。目前的工作异常乏味,每天上班都很痛苦,以至于我在下班后的八小时基本没加强过工作方面的知识技能学习。也导致有些时候由于不上心,处理问题的时候不高效。如果我利用好上班的八小时,认真做好工作上的事,即使再不喜欢,也可以做得出色。需要的,只是观念上的变化,你无法每天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事,但却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