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后的践行的标准人生一定会有所不同

看完《原则》后,我自视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是天呀,这么厚,像一本字典。当我一翻开看到“瑞.达利欧在这本书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原则,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将书分为三周读完。

我感动于作者的一种心胸和谦逊的态度。他获得如此成就,创办了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却在文章的开头这么写道“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东西并没有多少”而他分享的原则的初衷也是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瑞认为“传递知识就像传递基因,其意义超过了单个的人,因为人死了基因会延续下去”。

瑞提出关于个人进化的五大步骤:1、有明确的目标、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4、规划可以决绝问题的方案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从一步开始,就好难。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怎么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标准在哪里,怎么量化。比如,你想成为设计师却在财务岗工作了两年,然后觉得不合适,换去了人力。目标却还是设计,也许我们欠缺了恰恰是像瑞在无知情况下的这种思考:“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

而从第二点开始,常见的问题是我们不愿意面对事实,也导致了目标的偏差。就比如传统电商一样,销售额怎么来,是访客乘以转化乘以客单价。可是流量的碎片化,获得访客的成本越来越高。在访客没有大幅度增长时,转化的提高,客单的提升,仍然变得艰巨。我们常常习惯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愿意接受眼下这样的改变,甚至于停止创造。好在市场环境以及专业性的引导,逼迫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然后在现实的基础上开放性的看待问题。寻求新的思路学习更多的技能。在崛起的新零售里,何谓“新”零售,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怎么使用一切新的手段、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一切的新,又如何成为已用,我们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一系列的措施和方向、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应该如何由上而下的达成明确的目标呢。还是只是做为一个新的模式,渠道有多好,就一味的采用。瑞总在提醒我们“没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会制造问题,而不是推动进步。”

影响我们认知和判断的,瑞分析为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盲点,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一样,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情绪化和理性之间总是在相互争斗,争夺对我们的控制权。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避开盲区,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对真诚的担忧,我们常常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甚至于感觉羞愧。瑞在经历了桥水倒闭时,对自己的自我教训是过度的自信、被放纵自己的情绪左右,从中领悟到了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也让自己的观念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目标,激发永不停止的进化过程,我们该如何学会找到、接受和应对我们的弱点,通过展现真实自我,将缺点摆到桌面上从而帮我们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练习和改变人的习惯,大多数习惯的改变通常需要18个月。在这个看似漫长的过程中,是不断进行升华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依然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这需要我们牢记一个公式: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总是在梦想和现实中做选择,有些人觉得毕业了,想着不想让家里在承担必要的生活费用,考虑了先找份工作,一来是有经济收入,二是可以获得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总是有人感慨:能实现的叫做目标,不能实现的叫做梦想,而实际上梦想等同于目标,可以有远大的理想,然后分为多个小目标,但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一定是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的,王建林的“一个亿”的小目标不正是如此嘛。

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计划性的生活和工作,包括了选择职业,寻找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为什么你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理想而活着?因为我们以为有了钱才能实现理想,而事实上,钱是在为理想而全身投入的过程中,才慢慢兑现出来的。正如瑞所说“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都是我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赚钱只是附带的结果。”太多负面情绪产生时,我们不妨把所有的念头都写出来,正面的写一页,负面的写一页,看看哪些应该丢弃,哪些应该加强。觉得能力不够了就再学习,爱好不对重新选择,我相信学习永远都不会晚,改变永远都在等待勇于进取的人,寻找与自己价值得观一致的人,让热情与工作合二为一,志同道合的倾力推进。这当然也包括了我自己,是不是应该学会走出舒适圈,为了梦想中的样子做出尝试的坚持,不用害怕犯错。瑞告诫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不能。

瑞在书中展现了一封下属的邮件,员工直言不讳的评价瑞,直接性的挑战老板。桥水公司奉行的极度透明的理念,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真的很难做如此坦诚,瑞在和高管谈论员工晋升问题时,因为不能在员工背后议论,而选择直接打电话让员工到自己的办公室当面评论他。这样的极度透明,对我来说,也是极有难度的。也许我会提出我的建议,但仅仅只是建议而已和为什么要这么建议。决不会在意见不相符时反复论证我是对的。只是对于极少数的人,敢做到这样的透明,所以为什么会说:“要珍惜那些敢于批评我们的人”。因为恰恰是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自我。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批评,这是对我们宝贵的意见,应该直面问题并客观的看待自己,反躬自省、反思、进化。企业中至少我经常听到:“哎,人家是老板,老板说了……”等等无可奈何的主要因素,也许站在我们的层级看待问题的视角没办法站在较高层级里顾全大局,但如果一项在专业领域里我想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对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服从,也常常可以遇见一个项目在会议里,没有人提出想法,会议后小组试的更种脑洞大开,会在一步小心的从洗手间茶水间里听到别人在议论你或是他人,也见过那些在听到被人议论后默默的在朋友圈里怒气冲冲的发表了内容,话里话外,寓意鲜明;也能从第三个人那里听说某某人说你什么来着……司空见惯了。企业里又何为优秀呢,加班时间多嘛,那拼一定是谁单身了。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不恰恰是因为那些有孩子的妈妈才会更好的管理自己、提高工作效力嘛,当然也免不了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因素。加班时间长了,不是更应该评估,到底是工作量大到了,还是效率低了,还是你只是想呆在办公室呢。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我的老板没有走呢。不敢走。桥水公司奉行的“极度透明、极度求真”的文化,在公司内部,无论级别高低有任何问题或想法,同事之间必须指出,在选择决策上采用的是那种“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策略,任何有创意、有价值得的想法都有可能被采纳。也形成了大家对结果的认可度,让不同的人通力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原则,在《原则》大大小小的清单中,也许有些是不适合我们的,那是不是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是的,瑞发了很长的时间思考,总结出自己的原则,不是简单的告诉了我们他的原则,而是希望我们升华、能进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升华,是研发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自我蜕变的过程;没有深入学习、改变韵的能力,没有必须做到的决心,没有涅槃重生的准备,再好的书,别人再用心良苦的总结的经验,对我们都不过是一时性起的纸上谈兵。

《原则》后的践行的标准人生一定会有所不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则》后的践行的标准人生一定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