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阅读超500本书?朋友,你是不是对读书有什么误解?

一年阅读超500本书?朋友,你是不是对读书有什么误解?_第1张图片
书海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一年最多能读500本书。

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

特别在看了曹林老师的《时评写作十讲》后,我开始极力劝阻身边的朋友,不要单纯追求阅读数量上的成绩。

教人如何一目十行,以及如何通过跳读、看目录,快速吸收一本书,这样的书籍,本身就可以归为垃圾口水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是,偏偏还是有人很热衷学习这类旁门左道的技能,然后热情十足的投入到大量的阅读中,并以单位时间内阅读数量的增加作为进步的依据,这种读书方式,简直是对阅读的最严重误解。

什么是阅读?

我觉得曹林老师说的很中肯。

一年阅读超500本书?朋友,你是不是对读书有什么误解?_第2张图片

阅读,是分时段的。布罗代尔提出“时段”的概念,并把历史分成: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其实,阅读,也是同理。

长时段的阅读,是最难受的,也是最值得去进行的。什么叫长时段的阅读?打个比方,就像修房子,深埋在泥里,承载全屋重量的地基,就是长时段阅读。

长时段阅读,是最有利于积累的,在这个阶段,你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追求知之为知之的境界。硬着头皮去啃那些优秀的、经典的原著。当然,这样的阅读是费时费力的,知识难懂,理论博大,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然后说,这些书,太难懂了,简直不是写给普通人看的。读这种书,完全没有任何阅读的乐趣,不读也罢。

于是,他们马上去找来一些热门的网络文学,轻松故事,读的不亦乐乎。

不过,我想问一句,谁跟你说,读书是一件轻松的娱乐和休闲呢?想要获得知识和见识的阅读,本身就是充满痛苦和折磨的。你想想这些年你学习义务教育的经历,背诵唐诗宋词,默写文言文的经历,你大概就能明白。

长时段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全身投入,从文字中去解读思想的费力的过程,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诱惑,顺着自己的兴趣,投降于自己的懒惰,自然而言就读不下去了。所以,很多经典虽然经典,但其实被人真正懂得并理解的,并不多。

然而,如果你真的克服困难,挑战自己,啃下了一本、两本、三本经典的书籍,比如《道德情操论》、《美国的民主》等,从那种晦涩中读出深刻思想,边思考,边记录,边回看,慢慢的咀嚼吸收,只要你阅读的经典到了一定的量,很快,你拥有的见识和深度,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

长时段阅读,是一件永不停歇的工程。

而进入职场后,我们大部分人在做的,都是短时段阅读。

所谓短时段阅读,就是指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临时加入的阅读计划。比如,19大召开期间,你作为政府媒体,可能就需要读几本《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奥运会期间,要想对项目跟踪报道,你也需要读一些《奥林匹克》等等。

通过短时段的阅读,为工作做充分的知识储备,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一种,中时段阅读,我理解为我们现在常说的快餐文化。主要是读畅销书。不做学问,不深入研究,只是为了跟上时代节奏,了解人们的想法。

当然,畅销书也有他存在的理由,并不否定畅销书对当下思想的体现是充分的,适当的阅读,可以将内化的想法和现实相结合,深入思考,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只是,恐怕,以追求数量为主的阅读者,已经偏离了原本阅读的目标,一味追求数量的喜人,用500、800、1000这样外化的数字来彰显自己的内涵,很可能正是自己缺少底蕴的表现。

我承认,确实有人在阅读和理解上,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这样的人,不论是大家经典,还是小家消遣,都能快速理解。

但,如果只是泯然众人的普通人,在不知道该如何把握阅读这件事时,不妨学习曹林老师的方法。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长时段阅读上,从源头上抓好自己的思想和领悟力。把少部分时间用在追寻潮流和娱乐上,毕竟流行和时尚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真正爱阅读的人,追求的应该是内心的成长、思想的构建以及认知的升华。

可能有人说,我不知道如何遇到一本好书,也不知道怎么去阅读。

在此,我也推荐一位读书达人的“顺藤摸瓜”法。

就是,当你以一本经典入门的时候,应该能从书的内容里,得到思想的扩展,在一个台阶上举一反三,而不是见异思迁。比如说,你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作者说的理论很值得研究,你从书中知道了对应的另一本书,通过这本书,你又发现了第三本书,如此全方面阅读,最终把这一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这就很好。

其实,这就是顺藤摸瓜,很多作家都有说过自己的阅读方法。就是先看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然后看作者提到过谁,或提到过那本书,就找到对应的书,然后继续用这种方式,找到下一本要读的书。

顺藤摸瓜,把一个东西彻彻底底的搞清楚,搞懂,而不是读了这个,读哪个,看一本忘一本,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样的浏览式阅读是很难形成深度积累的。

当然,非严肃性虚构类小说,并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年阅读超500本书?朋友,你是不是对读书有什么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