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新买43寸的液晶电视后,发现其中的电视剧视频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所以每天晚饭后的观影成了这一个月里最幸福的事情。第一次观看张大民是十多年前的事情,我所有关于北京的想象,无论是夹杂着儿化音的北京话,还是曲折悠长的胡同,包括鸽哨声响过,一群鸽子在天空中呼啦啦地飞过…竟然都是来源于这部电视剧。
十年前,看剧中的张大民有点隔岸观火的意味,看着庞大的一家人,憋屈在狭小的四合院民居中,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争吵不休、矛盾不断,总有啼笑皆非的感觉。也许是老家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不至于寒酸如此,也许是父母的矛盾也挺频繁,但总不至于刀光剑影。
所以,在当年看到张大民的媳妇云芳坐月子时想吃一个炸鸡腿,大民揉着衣角,跟他商量着要不要换成鸡脖子,我总感觉好笑。看到一家人因为女婿回来,小屋突然住不下,大民骑在卧室床中央的小树上凑合一夜,更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
当然这部伟大的电视剧里笑料也是俯拾皆有:包括大民带着妹夫去男科看病,说到精子数量从七千万到一亿。大民发现弟媳妇跟邻居古三儿偷情,对古三儿一阵王八畜牲的挤兑。大民调侃二妹大雨嫉妒云芳,因为腿短凳不了28的永久车,头发发黄分叉像扫把笤帚……
十多年后,再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笑点、包袱依然存在。可是,在捧腹过后慢慢感觉到悲喜交加的味道。
我想,是不是我也老了。张大民、李云芳到现在也快50来岁了。张小树应该也参加工作了。醒悟的不单是年龄,更觉得这不是一部喜剧,它虽然有笑声,可是也苦涩、心酸地展现普通生活压力逼仄下,百姓日子得过且过。其实,整场戏算得上“幸福”的并不多,如果真要讲“幸福”,是不是最底层的小人物在最拮据、最困难的生活下,也要笑着生活下去的坚强和勇敢呢?
十多年后,突然发现剧中的女主角光彩照人,他们漂亮善良,让黯淡的胡同生活里照进了温暖的阳光。直到现在,我都不否认最喜欢朱媛媛演的大嫂李云芳。按照小叔子大国的话来说,一家子都是世俗无比的小市民,只有大嫂美丽、温柔、善良、知性,娶老婆就得娶大嫂这样的。(据说,朱媛媛出演李云芳的时候还在中戏念书。可是,这位年轻的演员却把一位端庄美丽、贤惠善良的“中国式好大嫂”演绎得令人难以忘怀。)
婚后的生活中,云芳扮演着妻子的角色,更是患有健忘症婆婆的大儿媳,是一群始终让人操心不断弟弟、妹妹的大嫂,是牙牙学语、懵懵懂懂的儿子小树的母亲。她操心的事情太多,邻里关系、婆媳问题、房子问题、入托问题,她要应付油盐酱醋酱醋的生活,更要长袖善舞的把整个大家庭的点点滴滴顾虑周全。
印象较深的是,弟弟大国、弟媳沙沙刚闹了分家。一家人因为厨房谁先使用,用谁的酱油用谁的味精争论不休。只有她想起,让大军拿几块钱去街上打二两酒、切二两猪头肉,因为那天也是父亲的忌日。她在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在大民下岗、大军生意亏本、大国繁忙的时候,她艰难地支撑起家里的里里外外。因为没有大专学历被调离会计岗位后,她倔强地发誓要自考大学本科,却只有在每天忙完一切后,利用临睡前的一点时间看上一会儿书。
也许是我到了三十岁,慢慢理解电视剧热闹市井生活后的琐碎无奈,我渐渐明白对于男人来讲,怎样的女人是千金难买。我不再去简单又肤浅地钟情花枝招展、活泼开朗的年轻小姑娘,开始懂得云芳那样的大嫂给家庭带来的温暖踏实。她的一颦一笑间风情万种,她的淳朴和踏实,也让寒酸的生活部至于那么难捱。
还有电视剧里的大雨、大雪和沙沙。她们个性迥异,性格分明。
大雪性格内向、温柔善良,为遥远的爱情甘愿执著等待。
大雨性格霸道,得理不饶人。遇到老公李木勺打他,她愣是抢过铁锹,追着木勺围着猪圈跑了三圈。不过,她也有骨子里的自卑和脆弱,她会敏感地嫉妒大嫂云芳处处强过她,她会因为嫁了山东养猪农民负气出走,她会在遇到“家暴”后回到娘家才哭得歇斯底里。
还有沙沙,以前总觉得这个角色妖里妖气,不太正经。多年以后再看,她精打细算的小聪明之外,她的善良慷慨、时髦新潮独有特色。在市场经济全面放开的90年代,她借着钱开服饰店,辞职下海做生意。这样的气魄也是令人钦佩的。
我想,我在慢慢在读懂张大民们的生活,还有李云芳、大雨、大雪、沙沙…他们是生活在北京城或任何一座城市的芸芸众生,他们有着简单的衣食住行要求,有着关于未来的异想天开。他们的生活中有笑声有幽默,也难免家长里短的碎碎念。他们对美好生活有想象,也懂得脚踏实地往前赶路。
我挺庆幸我就在北京生活,租住的小区后面就是北京的一段胡同。每到周末,在狭窄曲折的胡同中穿行,或是散步或是办事,总有奇思妙想在我脑海中奔腾。他们中是不是也有张大民、李云芳在坚强的生活,是不是有热闹欢腾的一家子,拥挤在狭窄的小屋每天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是不是也有年少的孩子像曾经的我一样,趴在家里的窗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到现在,我还是挺挺羡慕张大民们,他们的生活踏实平稳,他们的心态健康快乐。这样的生活并非要锦衣玉食、高楼大厦,它是平凡普通的油盐酱醋,它是温暖人心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