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是武志红2014年的作品。我们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故事对本书进行拆解。
痛苦是向内的宣泄,愤怒是向外的表达,我们都要善待它们,希望你有收获。
本文是拆解的第五篇。其它文章见《从减肥聊起,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可怕的完美妈妈》、《原谅自己吧!恶习那么好改变,我们不都成圣人了》、《看到孩子的痛苦,我们应该兴奋才对》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344字】,请注意查收。
/ 01 /愤怒在教育中的流动轨迹
愤怒,是我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我们对孩子,还是孩子对我们。
辅导孩子写作业,把自己气到心梗,就是最典型的愤怒。不过这是个特例,相信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父母是不会这样的。
“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愤怒”,这是现代教育反复宣扬的观点。
当我们愤怒时,通常会不断的提醒自己:我要冷静、不能生气;我要深呼吸、想想美好的事情!
然而,这常常不管鸟用,该生气照样生气,该吼孩子照样吼他。
但,愤怒的情绪并未因此消失,它只是发生了转移,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孩子应对的方式就是哭,“哇~哇~,呜~呜~”——他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愤怒排解掉!
“不准哭,听到没有,不准哭!再哭给我滚出去!”——父母无情的阻断了这种正常的宣泄!
愤怒并不会因为孩子的安静而消亡,没有得到排解的愤怒,最终积压到了孩子的内心。
某一时刻,孩子不爱说话了、情绪不对了、食欲不佳了、心情不稳定了、做事拖拉了。
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将自己的愤怒,内化到了孩子的行为上。孩子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被压抑的愤怒——无力反抗,或不允许反抗,只能以另一种形式被动的表达。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非常乖、非常听话的孩子,恰恰又是最没有活力、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孩子,这个活力还不仅限于爱不爱运动,还包括专注力、冲劲、勇往直前的力量。
因为愤怒和性一样,都是我们本能的驱动力。如果性能力被阉割了,一个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愤怒的能力被“阉割”,会带来同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愤怒很难被阉割。那些看起来没有愤怒的人,其实也会找一些途径释放自己的愤怒。(此段为书中原话)
这些途径可以是被动的攻击,即表面的同意,但行动上却说“不”。譬如:拖延、无意识的错误、平时很好但关键考试却很差……
这些途径还可以是内在的攻击,当被动的攻击被限制后,孩子只能转而攻击自己。譬如:紧张、情绪不稳定、吃饭有问题......
/ 02 /接受自己的愤怒,避免愤怒的转移
转移自己的愤怒情绪,是我们普遍采取的自我保护手段,而这个受体又往往是我们最挚爱的人。
工作中的不顺利,我会不自然的将这种情绪带回家中,很自然的向老婆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老婆的矛盾,我又会无意识的拿孩子当替罪羊,把怒火撒在他的身上。但事后有总是懊恼不已,不断反思后,同样的问题却又会不断上演。
不幸的是,这就是以前的我,尤其是在前几年,这种状态非常明显。自己最在乎的人却成了自己的攻击对象,自己最想做好的事情,却总是无能为力。
化解愤怒的原则是,自己的归自己、孩子的归孩子;成人世界的归成人世界,孩子世界的归孩子世界。
我将工作中的愤怒转给了妻子,和妻子的愤怒转给了孩子。而唯独自己,没去接这个愤怒。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道理,移植到辅导孩子学习的事情上:愤怒的是我们自己,孩子又没想让你愤怒,是我们自己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将本该由自己调整好的愤怒,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最后还要补上一句:都是你气的我!
我们要对自己的愤怒负责。
解决愤怒的最好方式是,不要回避自己的愤怒,要在第一时间里感受自己的情绪,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具体的办法见《传统观念太low,告诉你最省力的自控力方法》。
能够原谅自己的人才能够原谅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也才能理解他人。最终演变为最健康的一种关系模式:你行,我也行!你可以愤怒,我也可以愤怒;你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也可以有。
于是,我们就能更好的接受孩子的不好,学习方面的、情绪方面的,当我们以一种抱持的态度关注孩子时,我们就是在传达这种最健康的关系模式:你行,我也行!
但,由于我们惯性的思维,这种成长总是缓慢的。
现在,我辅导孩子写作业心情总是平静的,因为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去积极的感受他的感受。当我深刻的理解了孩子的感受时,我又怎么会生他的气!有的只是全然的理解。
/ 03 /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文章最后,我想引用一段与本文看似不相关的原文作为结尾,这段话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特别有精神,有些人活得没意思。这可以用两个字来解释,这两个字就是“存在”。什么叫存在,就是我选择,我活过,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这就叫存在。哪怕你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如果都是你选择的,你就会有存在感,你就会有精神,会坚韧不拔。相反,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做过错误的选择,他们顺利地生活了好多年,但这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父母、老师帮他们作的选择。那么,他们并不会觉得幸福,相反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怎么活过。
#心理学知识56#
动力1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生命韧性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意思是,面对挫折时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对于孩子来说仍然会希望得到立马的回报,而对于成人来说却意味着在感知时空感的情况下,体会这种能量的缓慢爆发。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意识到我能行时,都是生命韧性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能力在体会生死能力最强大的人生阶段,即幼儿期间是最好的锤炼机会,因为那时的挫败并不具现实意义且仅是心理的体验,同时幼儿期间能够更加清晰的体会到生死能量在体内的流动。
心理学故事:成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效能感。(1)通过不断的小挑战,给予自己成功的机会,让自己不断的体会到时空感的存在,要相信成功依赖于时空感的不断推进;(2)寻求自己的团队,和大家在一起,求得帮助,共同进步。
——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