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特教的路上(下篇)

没有任何一个富有高尚情感的教师,会漠视一个家庭遭遇特殊孩子的巨大不幸,没有任何一个富有慈爱之心的教师,会拒绝一个苦难母亲的诚恳求助,没有任何一个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师,会面对着一个残缺的孩子而无动于衷。

故事一 地球人和外星人的相处

正在忙碌手边的文案工作,同事从教学区下楼,给我说:“姐姐,小张和李老师吵架了,因为用球砸学生,李老师特别生气,两个人就理论了。小张动手打老师了,李老师也不示弱也动手打他了。后来林妈妈劝开了。姐姐,你今天和小张谈谈,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单位也不好,老师也会伤心的。”我先是紧张了一下,然后说好的。

其实,这种事情在我来这个单位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好几次了。小张是一个41岁左右的智障人士,父母早已去世,由姐姐和哥哥养育长大,目前在姐姐家居住,姐姐一家基本上各自忙碌,他虽然在姐姐的豪华别墅住,但是姐姐、姐夫经常不在家,因此,在家里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人居住。小张,在这个单位已经有14年了,负责单位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最早来单位,是因为哥哥认识这个单位的创办人,给弟弟找个地方呆着,刚好这个单位是一家服务于智障的特殊教育机构,创办人也就欣然答应了。小张来后,因为单位服务的孩子都比较小,他算大龄了,就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学习,由哥哥、姐姐每月缴纳学费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晚上,则在员工宿舍和一位男老师住,男老师也更多的照顾于他。在这期间,因为小张属于轻度的智障人士,两位创办人教会他打扫卫生,慢慢的他就可以独立操作了,而且工作中也不会偷懒,按照老师们设计的流程清洁的特别干净。打扫卫生的间隙,因为这个单位女性员工比较多,作为极少的男性,他也帮我们提东西、搬东西,女老师干不动的活也总是喜欢叫上他帮忙,他也乐于干活,乐于为大家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喜欢这里,喜欢穿工作服,喜欢说他是这里的员工。创办人觉得他已经可以独立了,从开始每个月为单位缴纳学费让其享受服务,而成为了单位的一名每月享受薪水的员工,开始为大家服务了,每天从大北郊来到大东郊,独自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因为智障人士的一些特质,他还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理解情绪。智障人士一般都很单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思维方式很单一,也不能发生改变。今天早上的事情的发生,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了解后,才知道,他早上上班,看到李老师班的一个学生独自一个人运动场外玩球类活动,他便上前拿起球呵斥学生找老师去,便将球扔向运动场内,因没扔好,扔球的方向差一点便打到学生。这时候李老师听到小张呵斥学生,学生又差点被砸,很是生气。李老师专门安排这个学生在此拍球的,而小张看到的却是老师不管学生。因为他认为,学生必须交由老师看管,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有老师看管的学生毕竟也不会去抠墙皮、玩水导致龙头坏掉、厕所门及锁不至于损坏、拉开门独自外出等等事件的发生。这个只是小张单纯的认识到的,可是他不会变通,他也不理解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是属于中、重度的自闭症、智障的孩子们,有的孩子需要练习独立能力,老师们要求他们独自活动,当然老师们觉得在她们的教学范围内,也在老师们的视线内,而小张却不这么认为,所以才导致了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的那一刻,没有谁觉得自己错了,双方动手确实不正确,小张先动手打老师了,作为老师,按照一个普通人的反应她也会还手,这一理论推理也正确,关键是这一影响着实不好。因此,老师很委屈。之前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师就直接被辞退,因为她不知道如何与特殊人士相处。小李呢,也是被告诉回家反省几天,并与其姐姐沟通。也是因此,小李觉得单位不能离开他,偶尔烦躁的时候还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不过,今天的事情,最终在双方沟通中,小张主动给李老师道歉了,李老师也欣然同意了,还算和平解决了。

故事二 我们是救世主吗?

午休期间,何老师接了一个咨询家长的电话,是一个脑瘫孩子。何老师简单了解后,觉得单位的服务不适合他,便向他推荐其他做脑瘫孩子的机构——xx康复教育中心。因为在网上搜寻的电话不一定正确,也提前告诉了家长。随后,家长又打进电话,质问何老师为什么告诉的是错误的电话,并说特别难听的损话,何老师很委屈,解释半天,不理智的家长还在电话一边骂,说要告到教育局、单位负责人等等。作为何老师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给这个家长查询电话,她只需要做好在单位的工作就可以了,面对这个无理的家长,我们也非常同情他孩子刚被诊断为脑瘫,可是这样的沟通方式着实给予我们服务的老师以压力。

故事三  回归主流,放手即是爱

即将放学了,一个家长怒气冲冲的找到办公室。“谁是负责人?”童老师连忙放下手边的工作接待他。问他有什么事情,负责人出差了。家长说:“你把负责人给我叫回来,她不来,我今天非要整个事故不可”。看到这气汹汹的样子,童老师忙给他说,先坐在椅子上喝口水消消气,看看是什么事情,是否有其他老师帮忙解决的。但是家长不愿意给童老师说,他还是特别生气的索要了负责人的电话拨过去告状。原因是他和老师之间因为孩子的事情沟通不愉快,说我们老师没有素质,老师剥开家长的伤痛,用普通孩子的要求要求特殊孩子……

因为他孩子所在的班级我们正在推行“融合教育”,当然老师们要把特殊孩子当成普通孩子看待,这才是常态化教学,而家长却让我们区别对待。最终在领导的电话沟通中,当事老师的道歉中,这个事情是结束了。可是,那一刻,童老师的内心却是五味俱全,自责、内疚、担心、害怕、委屈……

故事四 误解推动我们成为勇士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注特殊孩子,我们也承担了“公众教育”的活动。志愿者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走进这里,可当他们了解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收费的,脸上开始露出不认同的目光,因为在当时社会大众对慈善、公益的理解就是不要钱的服务。那么我们单位针对社会最弱势人群提供服务的时候还要收费?让很多志愿者开始提出质疑:是不是打着公益的旗帜骗钱、赢取人们的同情呢?……

外界的质疑,我们只能当做促使推动特殊教育前行的动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理解、接纳、关注我们;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们往往被服务对象当成一根“救命稻草”、救世主,看着家长、可爱的孩子们总是报以同情、悲悯的目光,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太少了而不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解决家长更多的问题。后来,发现,家长的需求是无止尽的,而我们需要专注于做好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即可。

特教是一个陪伴自我成长的路上,在这个路上,有欢喜、有迷茫、有忧虑。作为一名特教老师,不只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更需要强大的心里素质,所有不愉快的发生,都是成长的机会。特教之路,如需前行,请继续修炼。这是一个汇聚爱的地方,在此感恩一路陪伴的人们,让我们充满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在特教的路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