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托翁(Tolstoy)在《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扉页上写了这么一句话: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这个句子原语出圣经《新约·罗马书》Bible the New Testament Romans

Dearly beloved, avenge not yourselves, but rather give place unto wrath: for it is written, vengeance is mine; i will repay, saith the lord.

一般译为: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_第1张图片

字面上的意思,单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更深层的宗教意思就不展开讨论了。

在这个问题上,中外的文学作品显示了不太相同的成文思路。

中国式的小说,如《窦娥冤》,过程虽悲痛,但结局却是窦天章主持正义、平冤昭雪的大团圆。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_第2张图片

外国式的小说,却更彰显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比如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的《基督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_第3张图片

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起初还期待着检察官出现宣布自己无罪,14年后幻想破灭,越狱后拥有巨大财富,并成功实施了复仇。

虽然是个人成功实施,但在伯爵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帝的旨意,冥冥之中受到指引,假基督之手在人间扬善惩恶:

Still I was but an agent, led on by an invisible and offended Deity.

可是,我只是一个使者,指使我的是一位看不见的恼怒的上帝。

在一切完成、即将离开之际,又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

"God grant I may not have done too much already."

“上帝宽恕我,也许我已经做得太过分了!”

或许有那么一瞬间,聊城事件的原告和被告曾觉得,自己做得也过分了。

基督山伯爵远走高飞之时,给朋友们留信说:

Live, then, and be happy, beloved children of my heart, and never forget that until the day when God shall deign to reveal the future to man, all human wisdom is summed up in these two words,—'Wait and hope.'

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来图景的那一天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高检和高院回应地不可谓不快速,想必是无数人周末加班的成果,总是给了大家“等待”和“希望”。

万众期待二审结果,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伸冤在我,我必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