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十字街头"之感想

每次读完朱光潜的”谈十字街头“,我都感觉作者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出来。不管是读书也好,还是看电影也罢,当情感的共振持续出现时,那你就会认为这本书或电影是符合自己的口味。

这封信当中,核心的就是两个字”习俗“。在我眼中,习俗带着守旧的观念,同时还略带民间的权威性在里面。毕竟我是生活在民间,习俗的权威也就如同阴云一般笼罩在我的心头。作者在信中说了一个例子:”九十九个人守贞节,你一个人偏要不贞,你固然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可是如果九十九个人都是娼妓,你一个人偏要守贞节,你也会成为社会公敌,被人唾弃的“。

上个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做了绳子的实验:拿出两段长度完全相同的绳子,然后找到8位测试者。这位心理学家偷偷的告诉其中7个人,当他问两根绳子长度是否相同时,这7个人都要说某一根绳子长,另一根绳子短,借此来测试第8个人的回答。结果第8个人的答案和前面的7个人是相同的。这时候,心理学家又让其中6个人说相同的回答,然后让第7个人说两根绳子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时候第8个人的回答则会出现一些变数。这个就是”集体压力“实验。

习俗并不完全代表的墨守成规,有精华必然也会有糟粕。这篇文章中,我想说一说习俗中的糟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愿意去遵守过去的习俗,原因在于这样就不用去改革了,安安稳稳的守着旧观念。在我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每年的大年初一,在老家都有走街拜年的习俗。同一姓氏的晚辈需要到长辈家去拜年—磕头。这种磕头是实实在在的,完全不能掺假。现在很多人都离开了家乡,和老家的人没有来往。但是只要大年初一拜年,就要给这些陌生的长辈磕头。对于长年在外的人而言,磕头这个礼数实在是太重了。可是别人都磕头,唯独你自己不磕头似乎也不行,这就是集体压力所导致的行为。而隔壁村则在村委会的号召下,摒弃了拜年磕头的旧习俗。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行为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此类人是很有勇气的。朱光潜说道:”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社会是需要不断进步的,习俗也要更新换代。如果没有几个人能够挺身而出,那么乌合之众将发挥出自己鲜明的特长。

有些时候,当你意识到某种习俗是糟粕,必须加以改变。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人,或许他们会这样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你别较真了“。这根本就不是较真,而是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而已。虽然旧朝代已经在历史的车轮下灰飞烟灭,可是习俗去悄无声息的传给了新时代的人,并且在这些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甚至还会结出果实来。

当你一个人在战场上,习俗就如同千军万马一样向你涌来。这时候你将面临两个选择:殊死搏斗直至战死,或者举手投降。即使战死,习俗依然会延续下去,而投降的话则表示顺从习俗,似乎陷入了死循环。唯一可解的办法就是让千军万马都意识到习俗中的糟粕才行,但是如何才能意识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十字街头"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