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大家最熟悉却必不可少的东西

今天来说说大家最熟悉却必不可少的东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论你是潜水员或不是潜水员,无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是个人,或者更确切的说,只要是生命,有一样东西你是无法离开的,也是你每天都会接触到,使用到,饮用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东西,可你未必了解它,这就是生命之源——水。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水。曾经有位智者,说过我们要“以水为师”。能达到这等“境界”非一般人的修为。这篇文章我并非想写成科普文章,也不想作成鸡汤文章,而是从我们的常识出发,和您一起探讨一下“水”的神奇之处。

1. 水与冰

水会结冰,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其实水之所以能成为生命之源,首先就和这个水结冰分不开。有人要说,你这不是扯淡嘛,水结冰就没有生命了啊,都被冻住了啊!

有个常识性的问题,不知大伙有没有思考过呢?固体的水,也就是冰,永远是漂浮在液体的水之上的。就像湖面结冰,我们可以在冰层上溜冰,但冰层下面是流动的水。或许你会问,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我们一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温度足够低,一样物质可以由气态变为液态,在进一步降温,液态可以转为固态。这里面的分子层面的原理,我们不做解释。但唯独水是非常神奇的,它的低温固态会比液态时候的体积要大,也就是说当水结冰以后,它是“冷胀热缩”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拿一个玻璃瓶装满水,放在冰箱里结冰,玻璃瓶会被撑破,原因就在于此。

一样东西,重量没有发生变化,而体积变大了,我们说它的密度就会变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比重。密度小的物质会漂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方,比如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会漂浮在水的上面,这是生活经验。

通常的物质降温以后,比如说菜油,冻成固体以后,因为体积收缩,所以密度增加,他就会沉到底部。上方漂浮的油会收到低温影响,不断冻结成固体不断下沉,直到所有的油都变成了固体。只要温度低,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

可是水就不同了,由于水变为冰,其密度是减小的,所以冰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而不会下沉到水底。所以在自然界,冰层都在水的表面。这就很有意思了,正因为有冰层的“保护”,使得冰层下方的水隔绝了上部寒冷的空气,使得下面的水维持在液态状态。通常来说,水在0度以上就是液态的,反之而言,水只要是液态,其温度就是在0度以上的。这个冰层就像是给水盖了一层被子。不但保护了下面的水不结冰,也保护了水里的生命体。

现在,您或许明白了,就水这种独特的“冷胀热缩”的特性为什么会是生命之源的一个重要因素了吧。是不是很神奇呢?自然界只有水有着这种特别的属性。

2.水与温度

水与温度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最为重要的就是水的热容。所谓热容就是一种物质容纳热量的能力。水是自然界少有的高热容物质,这种特性使得水的温度有非常良好的保持性。换而言之,越大的水体,要增加或者降低一度,就需要吸收或者释放越多的热量。

水的高热容可以用一种日常生活的情形得以阐述。南方地区的日夜温差比较小,而北方地区的日夜温差就比较大。其原因就是空气的湿度造成的,空气湿度越高,则温差越小。要说地球上温差最大的地方,就是干燥的沙漠地区,日夜温差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度。

这种高热容的特性,使得水体的温差会很小。我们的地球正因为有着大量的海水,使得我们的大气层的温度可以被有效控制在适合生物发展演化的温度范围内。而且恰恰可以控制在维持绝大多数地区的水是一种液态的大气温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3.海水的弱碱性环境

众说周知,弱碱性环境对生命体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帮助。我们喜欢和茶叶,也是因为茶水是一种若碱性的饮品,而如果调整身体内在是弱碱性环境的话,则更可以提升自身整个健康程度。

水的酸碱度是由二氧化碳溶解程度决定的。表层海洋有着大量海洋动物的存在,海洋动物的新陈代谢会释放二氧化碳。照理说,这种情况,应该使得海洋表层是弱酸性的,那为何会是弱碱性的呢?那是因为除了动物,海洋表层还有着大量的植物,就是海藻的存在。与陆地植物一样,海藻也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使得海洋表层不但生机勃勃,并且维持了弱碱性的生态环境。

或许你没有意识到,但事实正是如此!您现在看着我的文章,而呼吸的每口空气,其中的氧气有四分之三来自于海洋。您是不是会为此惊讶呢?其实无论您身处何处,您与海洋的关系正是如此的密不可分!

4.水往低处流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俗话“水往低处流”,但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从大气水循环来说,水也是会往上的。这就是水汽的蒸发。所以水往低处流,应该准确的说是液态的水,比如下雨,江河以及地下水。

但凡流动的水,便一定会流入海洋,正所谓海纳百川。水通过降雨以及陆地上或者是地下的行程,将陆地的各种盐分带入了海洋。通过长年累月的蒸发平衡,使得海洋的海水成为一种稳定的盐度。其实,凡是陆地上的洼地,形成湖泊,只要没有流出的湖泊,也会变成咸水湖,比如著名的青海湖以及纳木错。

这种随着江河以及地下水汇入海洋的盐分,自然为生命的创造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温床。至于为何无机物最重会转化成有机物,不在这里讨论,但其过程与水也分不开、撇不尽的关系。

5.水的文化

在卡西尔(现代西方哲人)看来,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这位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者,事实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醒目的文化现象:世界与人同源。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造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演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山水形胜,古代圣贤亦难免动容,一个“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又破译出“水”所蕴藏的无尽的文化内涵。

自然界中,草木无言,山水无知,自古长江东逝,黄河奔流,其势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其成为视觉的范畴,无知无觉的水便会化作“文化精灵”,超越千年历史时空,成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审美载体。细读中国的经典文学,几乎无水不写,写则涉水。

水作为人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人类的心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气质、人格、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意识与哲理的升华,甚而包括人生所特有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古往今来皆曾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唐李白不满现实所发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表露的显然是如水流般的长恨情绪,而此情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笔下又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浩叹。至于以水诉相思,写怨女,描柔情,抒胸臆,思乡怀古,描绘战争之作,古今之例,不胜枚举。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告子在论及“性无善无不善”时曾巧妙地以水作比:"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荀子“劝学”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魏征“议政”则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太宗李世民有感于前贤警策,亦常与后人言“载舟覆舟”之说。

凡此说明,“水”为智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智者亦开发了“水”无穷的文化矿藏,正因为如此,“水文化”的源流才生生不息、百川汇海,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进而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几于道

《老子》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都与水有关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在《老子》书中,“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二者如影之与形,关系十分密切。

道家有关水的论述体现了“道”柔而不争的无为之道的德性,它与茶性、人性可以说是一体的。可见水的性质水动不息,静则保在其中。所以水被老子喻为上善。它随着自然的运行与变化而存在。它在方为方,在圆为圆,顺自然而成行。世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它总是向低处流。

水之所以能成为生命之源,实在是熟悉的普通又是极为神奇的了。敬畏水的同时,更应以水为师。

万物并作,吾以窥海。SEA,I SEE。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来说说大家最熟悉却必不可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