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安静,向内求

      假期进行到了第二周,我已经启动了第五本书的学习。自从参加了向组织揩油后,接触到了很多的学习达人后,真的感觉自己的读书底蕴太薄了,真不知道过去的自己为什么静不下来,看书很少能有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的,更别说做到周更或日更了。但这个假期,我对看书特别的着迷,每天都是100多页的速度,能够让自己安静了下来,一切向自己内求了。

  现在看的这本书是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是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的书籍。书前的三个序言都很有质量。罗辑思维的首席执行官脱不花序言“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由《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的“想象共同体”转换到了“认知的共同体”,引出了成甲老师的本书理念“临界”这一概念;由三个认知水平极高的人罗胖、张泉灵、吴军的掌握的学习方法的秘籍引入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成甲的成绩引领读者去做、去行动,达到临界值,继而引爆自己的小宇宙,特别好的序言。徐金琪的序言“术从简,道从心”讲述自己从对成甲老师的三次追课到提议成甲老师写书,介绍了成甲老师如何用一本书让知识产生力量的“道”,从而产生一种走“心”的道。成甲老师的自序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两大转折,然后介绍了认知的三个维度,对于第三个底层规律的维度,特别引用了一次为课程写营销文案告诉读者,运用好底层规律并且以此分析问题时,也可以瞬间超越很多的老司机,接下来介绍了自己写《好好学习》的初衷,最后在对本书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说明。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来说,自己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是知识和临界知识。知识是那些可以改变你行动的信息;而临界知识少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影响的知识。

        本书共分为4个章节,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章:在海量信息即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认知优势,我们也从知识的数量逐渐的跨越了知识获取速度迈向了知识深度的构建。书中举的实例王兴的美团能够在千团大战中胜出,关键在于他的深刻的认知: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这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件事,同样从威海到天津订机票,在美团购得机票既便宜又省事,顿时对美团多了很多的好感!

      知识的获取深度认知有了。但如何提升认知的深度呢?就是要找到那个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的临界知识了。但很多的人对于有些知识以为知道了,但就是不会用,本以为知道了,使用时就发挥不出来,这也是学习层次上不去的原因,就如同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就要努力的提升认知效率了,而启动认知效率的就是临界知识。这就如同二八定律,20%的知识比那80%的知识有用。所以我们要用80%的时间用在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那么到底该学习哪些知识呢?斜杠青年的多元经历有时并不能帮助提升认知的深度,这正如十个麻雀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只雄鹰一样,虽然一个人可以活成一只队伍,但总的来说,一个人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和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这里的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这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


        第二章:在读书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获得不成比例的收获,这就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陷阱“,我老实说,现在的我依然处在读书的低水平阶段,而这正是近阶段我必须解决的一个困惑。《如何阅读一本书》看了一半,再没有看下去,这种工具书真的很枯燥,但若坚持下去,看完,那收获一定是大大的了,所以很佩服易仁永澄老师,他不仅看了16遍,还形成一个网站。真的是读书学习的大神!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自己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现在的我还处在基础阅读阶段,处在积累阶段,但成甲老师的这个认知对我很有作用。

        学习临界知识要具备两个良好的心态:

       1)底层思维之一:绿灯思维和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绿灯思维就是在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的时候,就要面对与自己的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为了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思维————绿灯思维,积极主动的考虑新的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这就需要由更底层的思维: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的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2)底层心态第二———以慢为快!用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找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阻塞,花大气力打通这些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的读书就应该是读书的目的了。同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真功夫用到真问题上,掌握临界知识。

        成甲老师同时在这一章介绍了三个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的方法: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反思可以起到3个作用,发现知识的误区;促进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检验新学的知识是否用了起来。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是: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2)以教为学:在这一点上我是特别认同的。因为做班主任的缘故,我经常要开家长会,我真的很希望能带给家长好的影响和全新的理念,所以我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在每次准备家长会的过程与我就是一次更好的学习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应验了三个额外的价值: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知识阻塞,也进一步的打通了已有的知识;教别人,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教别人,可以在别人的质疑中增强自己的认知。

     3)刻意练习: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于钢琴学院的学生演奏水平的调查发现,凡是天才型的专家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训练。但成甲老师认为,专家级的水平可以逐渐练出来,但更关键的是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拥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我的理解就是,光刻意训练是达不到专家的水准的,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加上对应的心理结构,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总结中不断地提升,慢慢的向专家的水准靠拢。也就是在不断的刻意练习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的改变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就是思考的工具。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呢?就是要不断的画小圈式的专注训练、再把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如同游泳的分解动作学会了,最后游泳也学会了一样;最后再利用框架就是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去提升认知效率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的理解就是临界知识就是自己学习后形成的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认识方式。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如同我现在的整理读书的笔记,就如同把书又读了一百年,感觉到了很多第一遍读时未曾感受到的东西。

     2)定期回顾:我记得永澄老师说《如何阅读一本书》他看了16遍,那这种回顾的价值就太大了,确实回顾能让我们在平淡生活中创造出惊喜,尤其是对书的的回顾,惊喜会越来越多的。

    3)付费购买:互联网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可以接触到顶尖人才的知识输送,也以自己付费购买时间和书本等,只要是愿意学习的人,学习的渠道多了去了。


       第三章:本章开始本书走向了学术性的极深的阶段。发现和掌握临界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长期来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找到和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的过程。可以从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就可以知道找到的结论的局限性和可能适用的范围,也要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这样就构建了提升的心理表征,也才能把练习从低水平重复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有时自己储备的知识不足以解释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就可以想办法寻找或者是创造一个假设,有可能新的规律就会发现了,这一点蛮有创新意义的,所以在找寻临界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啊,只要把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方法引入了日常生活的思考决策中,坚持这样的训练,临界知识找到了,思考能力也提升了。寻找临界知识的过程有点类似于找到自己的天赋,找不到天赋,用兴趣也可以找到,关键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的思考。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呢?这又和刻意练习相遇了,看来要掌握任何一个知识,最大的方法和工具就是刻意练习了。但刻意练习一定要注意两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持续大量的进行联系才是关键。掌握了临界知识,它就会提升我们的预见性认知、提升我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我对书中的事例乔伊丝的预见性能力相当佩服,我对书中提到结构化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特别受用:比如,你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总是趋向于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不要去外边受苦,你基本上就可以遇见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在未来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性的提升,因为把家庭未来地位的发展状况看作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一定包括接触新机会的可能性。而在一个让孩子留在身边的系统结构里,机会因素被极大弱化,所以,你可以预见,从长远看,这种结构就降低了家庭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特别钦佩乔伊丝的母亲的看问题的方式,而乔伊丝父亲的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显然对孩子的成长和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临界知识是可以构建自己的“能力圈”的。书中举得秋叶大叔、李笑来和罗辑思维、万维钢的发展来叙述了他们是如何利用临界知识构建了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并且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第四章:本章就像是揭示了庐山真面目一样,前三章一直在谈临界知识,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临界知识到底是什么,可能看完前三章还是一头雾水,到了第四章,介绍了7个重要的临界知识的名称加上运用,让我们豁然开朗。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呢!

       复利效应:复利是很神奇的,刚开始也许很微小、不易察觉,但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这就是宰相要求国王在棋盘放麦粒的幂律效应。其实复利的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的循环!

        概率论:概率论的观点就是要投入到成功概率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致命的打击。这也正迎合了概率论当中的贝叶斯定理: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概率,然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来调整原先的估计,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概率判断,如果加上了这样的临界知识的思考,是不是做事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黄金圈思维:这是我最喜欢的理解知识了。考虑问题不是停留在What的层面,要通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同时要培养解决问题时先询问why的习惯,以终为始地去开展工作,这样就会激发How的创意。黄金圈的确是一个非常那个简单而又强大的思考工具,任何事情用这个临界知识去思考,是不是就成功了一半了,我认为是这样的!

      进化论:现代的人尤其应该拥有进化论的临界知识,我的理解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就是要在变化的环境里,及时的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的看到环境的变化。用一个进化论的思考模式来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中的迷人之处就是找到关键解,在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采取行动,能够带来整个结果的巨大变化。系统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关注关系而非事物、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系统结构、独立思考,快速试错和在信息制高点中找到系统的关键解来培养。这个临界知识也是很实用的,这会让一些难办的事情因为找到了关键解而迎刃而解。

       二八法则:把人脉当作资源来管理时就会用到二八法则。20%的人脉给你带来了80%的价值。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结构洞的存在,就是你不认识A,你的所有的朋友也不认识A,A和他所有的朋友也不认识你,你和A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结构洞。但你可以通过和你有着关系洞的人来拥有不同的信息来源,还可以让自己和自己的人脉中心处于不同的圈子,打造一个人脉蜂窝来为彼此提供新信息。在这个人脉圈子中,谁愿意帮助你是最重要的。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快的和对方建立信任关系:自我暴露和做一个给予者。把自己暴露给对方会会增强对方的信任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做给予者就要记住三个黄金问题:我怎样才能帮助到你?您能给我什么建议吗?你认为这件事情还应当再去咨询谁?掌握了这个临界知识和人沟通是不是会很顺畅呢?一定会的!

        安全空间:就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99个成功抵不过一个失败,所以安全空间是特别重要的,及时做对了99%的事情,只要1%搞砸了,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10000倍。所以一定要有冗余的备份啊!这个临界知识如果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掌握了,在事业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终于完成了对于本书的读书笔记的整理,越整理到后来越认识到成甲老师《好好学习》的价值,也越认识到写读书笔记的好处。书粗略的读了一遍后,不整理、不回顾,现在看来和没看真的没什么两样。而再次整理了之后,如同找出了书的骨架,见到了庐山的真面貌。那种收获和感悟也如幂律分布一样,刚开始上升的幅度很细微,甚至觉察不到,但在整理即将完稿时感觉大大的不同,随着曲线上升的还有自己的快乐的思绪,读书真好,让自己安静了,逐渐认识到向内求!感谢成甲老师带给我的安静,感谢成甲老师的无私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己安静,向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