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那部热播剧《大宋提刑官》很多人应该都有点印象,里面何冰主演的提刑官宋慈用法医手段和严谨的推理破获一个个悬案,让我们对这位宋提刑刮目相看,觉得我们民族在近千年前就有如此科学的刑侦手法感到自豪,其中有一个案件让我的心里始终觉得难受,它就是书生梁玉生被人诬陷杀人案,前几天我又重新看了这个案件,从梁雨生的身上,我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书人,一定不要死读书,做一个书呆子,那样很没有前途的”。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书生梁雨生案件大概经过是这样:“梁雨生是楼员外家的教书先生,负责楼员外家的宝贝儿子的学业,要说这位书生人也老实,读书也认真,唯一缺点就是有点呆和面老,他住在员外家的一家小房子里,离的不远处的二楼就是楼府家的大小姐的闺房。这位书生对大小姐有点意思可又不敢表白,只能偷偷的藏在心里。有一天员外的儿子突然把小姐的诗交给梁书生,他看到这首诗后大喜,觉得小姐对自己有意思,赶紧回写一首给他的学生-楼家的公子,时间久了,这位书生写给大小姐的诗多了起来,慢慢的就患了相思病,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楼家大小姐(这是这起冤案的一个疑点),有一天小姐写给他的信里说某某夜一起私奔,他大喜过望(连人都没有见过,就敢轻易信这种鬼话?),那天夜里他按约定时间来到后花园,发现早有埋伏,小姐死在枯井里,他也被当作杀人凶手判了死刑。你说冤枉不冤枉?
后来宋慈宋提刑为楼家大小姐验尸,发现她已经有了身孕,他又在小姐的闺房发信没有烧完的诗,他后来审讯梁雨生后发现他人很老,也不好看,再看笔迹也不对,他当即判断这是一起冤案,梁书生连大小姐人都没有见过,怎么会怀孕?凶手肯定有别的人。后来宋提刑顺藤摸瓜查到凶手是楼府的管家袁生,他用花言巧语欺骗小姐的感情,后来他想要用诗打动楼家大小姐,可他文化水平不高,就利用梁雨生来为他写诗,后来大小姐被袁生玩弄肉体怀孕了,袁生就想出了借刀杀人这招恶毒的手段,幸亏碰到宋慈这位判案圣手,不然梁书生真的会死的不明不白的,岂不成了枉死鬼?
这个案件之所以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就在于梁雨生作为读书人,也算饱读圣贤书了,可他的所为所想真的值得我们反思?他连人家女孩子的面都没有见过,话也没有说过,虽然离的很近,别人随便送来的东西他都信?实在迂腐的很。我一直反对的就是死读书和书呆子。
我为什么反对死读书和书呆子?我想我们的孔夫子可能给后来的读书人开了个坏头,他有三千弟子,72个有名的弟子,但他看不起种地和干农活,认为那是没出息的才做的,他老人家周游列国,也被人讥讽过“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我们后来的读书人出现很多死读书的和书呆子,我想孔夫子多多少少也有责任的。
我平时没事也喜欢读点书,写点东西,但一定不要一头扎进去出不来,成为书本的奴隶,那样就不好了。有句古话说的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想这是解决死读书和避免书呆子的最好办法。
我觉的要随时保持一颗敏锐的心,能够洞察一切最好不过了。读书人里我最喜欢王阳明,他是活读书的最佳典范,学问渊博但不迂腐,懂得人情世故,如果梁雨生那档事发生在王阳明老先生身上,我想那位害人的袁生估计下场很惨。我们读书不但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有做到不轻易上当,有自己的主见,心里时刻有一颗光明的心,有能力有手段惩恶扬善,而不是做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那样的话就是一个无用的好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曾经过年去我堂姐家走亲戚,吃饭时我观察到有位女人动作和说话让我心里感到有问题,我凭直觉和自己的推理觉得这位女人有问题。后来得知她是我姐丈夫的弟媳妇,她老是跟她老公吵架,动不动就回娘家,后记听说她的情妇来找过她,被她丈夫抓个现行,以离婚收场。我这种观察和推理也是读书慢慢得来的,所以说读书越多肯定不是坏事,但要做到吸收它的精华。
我们怎么样避免死读书和成为书呆子?我想有句诗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学问大着呢,我们自己的那颗大脑如果能够做到会思考,有敏锐的观察力,那就是读书的源头活水,读的越多你就越聪慧,反之就会成为死读书和书呆子。
做为普通人,特别读书人,千万不要抱着书本不放,书上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我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推理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懂得人情世故,不要被人随便玩弄,不然就会落入他人构织的陷阱,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影响你的人生命运的。
我反对死读书和书呆子,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里,如古代的书呆子们满口的“之乎者也”之类的,可什么都不会,一但科举落榜完全就是废人,说好听点就是无用的好人。作为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我们,更有活读书,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懂的人情世故,善于分析推理,不轻易上当,我想这才是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