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观点|产品思维:找准你的产品迭代策略

Sunday|观点|产品思维:找准你的产品迭代策略_第1张图片

在知识付费的互联网时代,认知升级和产品迭代已成为网络热词,爱学习人之间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这两个词,最近说的、听的少了很多,纸上谈兵只是过过嘴瘾,脚踏实地的践行并交付出结果,才是靠谱有魅力的,也见过刚刚学了点东西,厉害了一点,就急于输出价值并变现的,没错,这世界确实也是这般发展过来的,只是在这个人人互联、人人都是终端的时代,我们都容易忘了一种精神——匠人精神。

心理学界的鼻祖弗洛伊德说,爱与工作是人性的基石,投入爱、投入工作,足够专注放松时,是容易产生心流的,可现实中的我们是什么样?浮躁、贪心、纠结、拖延、怨天尤人,经常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又白白浪费了生命?怎么又执着在了奇怪的地方?怎么今年的自己没比去年强哪里去?

为何会如此呢?或许对于我们自己这个“产品”,缺少匠人精神,或者没有找准迭代策略。

到底什么是迭代?

梁宁说,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为什么要迭代?

不言而喻,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你要跟上啊!

如何迭代呢?

首先,你要有个可以直指人心的产品内核。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要简单、直接、切中要点,要有“我只要做强哪个点,用户就必然买账”的心理把握。比如滴滴打车的内核就是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其次,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比如微信在推出“朋友圈”之前,做了两个前置工作:扫描二维码和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动作的价值在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可供朋友消费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两个前置功能,我们就直接打开朋友圈,会非常难看。

最后,迭代中,核心功能最重要。微信从一个免费发文本信息和图片的工具,到陌生人语音社交工具,到开始连接世界,到变成社交平台,这个过程说明,没有必要憋大招,没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来,而是做好核心功能。

很多人学了梁宁的产品思维课后,茅塞顿开,都想开始创造和包装自己的产品,当一个经验过于被传颂时,总归有种不大对劲的感觉,因为世界好像偏于一种思维,一个开饭馆的人能用这样去迭代吗?一个核电站能允许这样的迭代吗?你找对象,对方能接受你这样迭代吗?你的迭代,是有价值的吗?

所以凡事还是要看适用前提是什么,再去找准策略: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是“一次性把事做对”

选择哪种策略,需要考虑几个维度:

1、目标确定性

目标极度确定时,你需要一次性把事做对,比如你的产品是螺纹钢,你的目标是:更好的品质,更低的价格,那就没必要迭代,而要比上个版本质量更好,价格更低。

目标不确定时,不断调整方向和姿态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更有效的迭代策略。比如滴滴打车、得到app,它们的终局是什么样?创始人心中只有天堂的方向,但谁也没见过天堂长什么样。

2、结果的忍受度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app,在核心功能还不错的情况下,界面和用户体验稍差,只要提供给用户确定性的刚需满足,用户还是能忍受的。

如果是核电站,那结果就无法忍受了,核泄漏15%和8%同样是零忍受。

3、迭代的频繁度

对于手机app来说,频繁迭代是正常的,如果是手机、家电、水龙头、家具等产品呢?他们更换时间较长,大家可能一年才换一次手机,换一次家具家电,这是迭代频繁度几乎为零的产品,是需要一次性把事做对的,不然就没有然后了。

4、用户的数量级

像滴滴打车这样,拥有几亿用户的产品,用几万用户来参与迭代,如果迭代效果不好,他们流失了,还有更多用户可开发。

而像餐厅菜品这样的产品,用户觉得难吃了,就不会有下一次的光顾了。

所以,面对大数量级的用户群,适合小步快跑,面对少量用户,更适合一次性把事做对。

你的产品的适用前提是什么?找准你的产品策略了吗?


别成为盲从的乌合之众。


对于我们自己这个产品,最重要的内核,不是别的,而是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大脑。

不论产品的适用前提是什么,我们都要具备照顾好自己身心的系统能力。

然后投入去爱、去工作,在责任和承受中,做一个不断迭代的匠人。

今天很累,脑中却有一段旋律,蛮应景的,有时候会发现大脑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总是在一些时候,给人一些奇怪的提示,当你全方位理解自己了之后,就会发现大脑的聪明之处,这段旋律的歌词是这样的: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

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只要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这段歌词,与最近的感悟正契合,你说大脑神奇不神奇?


思考自己这个“产品”的适用前提,都有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Sunday|观点|产品思维:找准你的产品迭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