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里的故事(1)——鬼谷子下山

几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有缘认识一位日本设计师,他得知上海在举办青花瓷展,特意拜托我帮他代买一本关于青花瓷的书《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以便他用来做设计纹饰的参考。

为了完成任务,我专门在休息日去了趟博物馆,机会难得,有幸参观了元代青花瓷器展。据介绍,为筹备此次特展,上海博物馆酝酿了十年之久。元青花瓷器存世极少,收藏于世界各地,国外的藏品基本上是首次回中国亮相,国内一些展品也是第一次公开露面。

展品中有三件人物故事瓷,因为山水人物画的画风和人物神韵难以仿制,所以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就显得尤为珍贵,都是无价之宝。其中就有2005年拍出天价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瓷里的故事(1)——鬼谷子下山_第1张图片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展出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共有四层纹饰,颈部、肩部和下部都是元青花的传统纹饰,第三层腹部为主体纹饰,也就是大罐的主题故事“鬼谷子下山”,画面描绘的是战国时期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请求下,下山搭救被燕国围困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

这幅山水人物画中一共有五位人物,车前是两个手持长矛开道的步卒,还有一位手持“鬼谷”战旗的护卫将军。故事的主人公鬼谷子居中,神态自若地端坐于一虎一豹拉的车中。骑马殿后的是前来请鬼谷子下山的齐国使节苏代。

画面中的一行人,我们似乎都不熟悉。其中之一,这殿后的苏代是何许人也?不妨先让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请听题:“鹬蚌相争”,你是不是会脱口而出:“渔翁得利”?完全正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故事正是画面中骑马殿后的苏代用来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故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当时赵国正打算攻打燕国,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巧妙地用浅显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国和燕国的争战,不过是“鹬蚌相争”,而秦国才是真正得利的“渔翁”。这则故事成功地阻止了赵惠王出兵攻打燕国的行动,从而化解了燕国的危机。这就是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纵横家的所为。苏代与其兄苏秦皆从事“合纵”游说,也是一代纵横大家。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故事的主人公神秘莫测的鬼谷子,从画面上其驾驭的一虎一豹的车子可以看出鬼谷子非等闲之辈,是人?是神?可驭虎豹,亦通晓驭人之术,这种高人如果下山哪个朝代能安生呢?据说,鬼谷子一生就下过一次山,难怪世人从正史上难觅其踪影。是否真有其人呢?应该是确有其人的,那些历史上响当当的高徒不可能个个都如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不过《史记》并没有鬼谷子先生的传记,而是在为他的几个徒弟立传的时候顺带提到了他。

说起鬼谷子的徒弟,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纵横家代表苏秦和张仪,兵家代表孙膑和庞涓,还有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商鞅,以及那个典故“毛遂自荐”的毛遂。

有人说,整个战国时代是鬼谷子布的局。为什么有此一说呢?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是为了营救他的爱徒孙膑。鬼谷子的四位高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他完成整个布局不可缺少的人物。鬼谷子借这四人用其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来左右战国的政局。其高徒苏秦致力于“合纵”之策,游说列国促成六国联盟,佩戴六国相印,合力对抗秦国,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而其另一位高徒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之舌把天下诸侯玩于股掌,以“横”破“纵”,分化六国,使诸侯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从此六国合纵彻底被瓦解,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

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的孙膑和庞涓,先是庞涓下山,官拜魏国大将军,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辅助田忌击败了庞涓,奠定了齐国霸主的地位。庞涓输给了自己的同门师弟孙膑,最后在马陵之战兵败后自刎而死。

苏秦和张仪,孙膑和庞涓,鬼谷子的这四位高徒,一个是矛,一个是盾,因为有矛和盾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局势才会发展成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结局,也就是鬼谷子心中的理想:结束诸侯混战,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

隔着厚厚的保护玻璃,仔细端详“鬼谷子下山”这个青花大罐,画面上,鬼谷子率领着一众人马驾驭着一虎一豹拉的战车乘势下山,恍惚间一卷群雄逐鹿的战国风云录呼之欲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花瓷里的故事(1)——鬼谷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