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

我想跟你聊聊关于坚持、放弃、做有难度的事情,它们来自我这一年的生活。虽然完全不敢说是什么心得,但它真实有温度。一个不油腻的中年人,表面说的是身材,实际在说追求。当我们放弃自我要求,放弃做有难度的事情,不再有任何事情让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就真正油腻起来。

(一)我的偶像

大学时,跟风读村上春树《青春的舞步》、《挪威的森林》,心想这个家伙在扯些什么嘛(当然是不能这么说出声来,会吓跑学社里面的师兄吧)。待到十多年后,我开始跑步,再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只能用肃然起敬来表达我的心情。 哇,世界上居然还有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哇,村上这家伙除了会写,还这么会跑呢。哇,跑步的道理都被他写尽了呢。

嗯,既然世界上有人能跑100公里,那我也可以拿下全马吧,只是人家的一半嘛。后来才知道世界上还有330公里的越野赛,蔫了。可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所以,套用偶像的书名,今天我想谈谈: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如果我这个年纪,对一个有名气家伙的喜爱之情还可以用“偶像”这个词来形容的话)。

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_第1张图片

圈子兜的好大。首先,正名,不跑步的这半年我没有去生二胎。其次,我其实也相当于生了半个孩子。最后,胎死腹中了。 写完。吃麻辣烫去。表走,这都是什么鬼?半个孩子,还胎死腹中?写鬼故事嘛。 草草几句,就想偃旗息鼓,是因为我还有心结。而正因为这心结,所以我必须诚实的书写这半年的时光。书写是记录,更是理清自己的思路,是一场自我的疗愈。

(二)吃到了一颗糖

今年3月底,金华60公里越野赛成就了我的人生首野,也给了我一段美妙回忆。贴一段赛后记,让大家感受一下我当时内心的喜悦(前方高能,请留意):在用了12小时、9万多步艰难完成这60公里,冲线的那一刻本以为自己会激动的大喊老娘终于完赛了,原来只是内心异常平静,这平静中包含着的喜悦,像一颗糖,慢慢地融化着。这种克服种种困难,最终站到终点的美好经历,让我重拾信心:我一定能、一定能成为期待中的那个我。哪怕千难万险,最后终将抵达。上一张赛前起点照,醒醒刚才那段文章的酸味。左一是我,又帅又美。

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_第2张图片

(三)我还想再吃一颗糖

只怪完赛这颗糖太甜,让我寻思着,我还要再吃一颗。去哪里再找一颗这样的糖?再参加一次越野赛, 定个港百(香港百公里越野赛)的小目标?好像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另外一种滋味,我需要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做什么呢?不知道。越野太像一场浓缩的人生,但人生肯定比越野更复杂,因为越野有既定的赛道。我们的人生,走哪条路、爬那座山、趟那条河,你得自己摸索。在众多的跑步、越野理由中,“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屡屡被人提及。然鹅,更好的自己只是意味着身体更加强健的自己吗?如果我从跑步中学来了坚持、自律、保持节奏,那这些东西对于生活其他方面有什么价值?

如果焦灼感来自工作,那你无法绕开,必须专注于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既然5公里、10公里、30公里直到最后的60公里,我已经无数次说服自己坚持下去,心理学认为,掌管自控力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已经在不断坚持中得到了强化,我已经拥有比过去更强大的意志力。那就用用这意志力吧。 生活的蜜糖,总要努力追求才能吃到。

(四)  用用这意志力

我要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有难度的事情。工作上有没有这样有难度的事情,好像没有。那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呢,有没有?答案突然清晰起来:我要去做课程设计和开发,我要设计出一门自己的课程。这些年来,因为作企业培训管理,听过无数课程。站在讲台上,分享知识和经验、享受掌声一定是很美妙的滋味吧?我想吃到这颗糖(完全忘记了也可能有嘘声)。  这件事情很难吗?让我来解释一下它的难度在哪里。课程开发不易,在我看来,它远远难过掌握一些授课的技巧。开发一门课程,要懂得学习设计原理、要懂得成人学习的心理、还要在某个领域内有积累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问题重重。 首先讲什么内容?其次,你做不做得到?再次,我没有整块的时间做这件事情。最后,最可怕的是,我很孤独,没有一个同伴。

方法应该比问题多。下定决心之后,我是这样做的。周一到周五,每天抽1个半小时的时间读专业书籍(这个时间常常是小儿入睡以后),周六整理形成两到三页PPT。我不记得有多少个周六,在公司空旷的办公室内加班,键盘敲击的声音显得格外大声。我常常忘记去吃饭,却又不觉得饿。家里床头边、办公室书桌下堆满了书籍。

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_第3张图片

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我把社交生活降到最低,跑步也开始远离我的生活。我并不能借口说,我忙到抽不出一周跑两次步,一次一个小时的时间,但生活中一旦有了一个更加重要的目标 ,其他的安排常常就围绕着这个新的目标展开,跑步因为与这件事情无关,而渐渐被忽略。人是健忘的动物,路上再遇到刷滨江路的跑者,我心生不解:这么热的天气 ,怎么会有人愿意跑步?全然忘记了去年这个夏天,我在山上动不动就是17公里、20公里,每周二晚上10公里的江边群跑也几乎没有间断。我还开始不再理解那些全国跑马拉松的人。坚持只属于有特定目标的人,在外人看来不过是疯狂罢了。我轻而易举的就告别了那个奔跑的自己。 关上的门,甚至没有留下一条缝。 只有一次,我怀念跑步像怀念旧日恋人(也只是想想,并没有任何行动)。大部分的时候,跑步已经走出了我的生活,我也不再以一个跑者自居。

(五)吃到了一颗枪子

整整六个月,我冥思苦想。有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搭建课程框架,而捶胸顿足;有时候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苦苦求索;有时候为偶然明了一个小问题,而欣喜万分。一旦开始,其实困难并不像想象的这么大。先做出来再说,我对自己说。11月,苏州比赛,我志在必得。15年,我就参加过这个比赛,当时是参加另外一个主题,主要比授课技巧。玩票一样,我拿了一个全国的最佳风采奖。我想这一次,我铆足了力气,没有道理不成功,我的课程一定能让评委们眼前一亮(蜜汁自信啊)。

然鹅,生活是个调皮鬼,它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的课程不但没有让评委们眼前一亮,甚至有一个评委听课程的过程中,就闭上了眼睛养神,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我有一丝慌乱 ,勉力讲完。殊不知,接下里,还有评委继续朝我发难,问题提的毫不留情。

完败。

我不想一味指责评委的轻慢和无知自大,就像任何成功不止一个原因,失败亦然。苏州博物馆后面的汤包店里,我哭的放肆,好久没有这么伤心。想要一颗糖,却吃到了一颗枪子。酝酿了六个月,如同怀胎一场,孩子刚生下来就被说不行,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六)再归来 

失败的最大问题,在于我们可能全盘否定自己。我尽量让失败和对自身的价值评价剥离开:不是我不行,只是我还需要继续完善。  我回看自己的朋友圈。8月24日,我读完《坚毅》这本书,这样记录:如果能把跑步中培养出来的坚毅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其他你想改进的方面,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朋友圈的跑友们,你们可想试一试?

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_第4张图片

你们可想试试?我不知道。我试了,试得自己痛苦不堪。

且慢,一个小小的声音提醒我。我完全失败了吗?我学到的知识对我自己没有帮助吗?结果的不理想,可以否定过程的价值吗?你可以视比赛一个终点,也可以视为重新出发的起点。说到底,没有获奖是客观的,如何诠释这个“失败”,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是主观的。

话虽如此,我已经不愿意再打开我的PPT课件。那个比赛号,像一个耻辱的符号,把我钉在了羞耻柱上。明白道理和采取行动之间,还有消化情绪这个环节。我耐心等待自己痊愈。 那现在,我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做些什么对自己有帮助呢?我可以跑步。

于是,我开始恢复跑步。半年的缺席,让我几乎从零开始,8公里已经耗尽全力。可惜吗? 可惜。如果设定的小目标是港百,可能会没这么难。但即使重新来过一次,我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也无法做到一边跑步,一边开发课程。毕竟要用上洪荒之力,才能让身体和精神一起在路上吧。

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_第5张图片

当梳理完自己这一年的坚持、放弃,再看看村上三十多年坚持跑步,就更明白自己没有粉错人。说起来,不论怎么言之凿凿,也不过是一场难以自圆其说的辩解。唯一可以这样自豪地说,不论是跑步还是设计课程,我正在做有难度的事情,我不甘心——随波逐流,油腻中年。

你一定能,一定能成为期待中的那个我。言犹在耳。仅以此文为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不跑步的时候,我做些什么(也谈油腻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