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3-三步式快速学习法 - 草稿 - 草稿

和三步式快速学习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节讲的顺序学习法。比如以前在学校读书,我们都是按部就班按老师的步骤和教材的步骤去学习书本,从前往后看,比如我们学数学、物理,都是按照先学公理,然后学习定理,这样的学习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顺序式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

一,枯燥难懂。要是我们按照顺序进行学习,那就注定我们在前面有很长的一个基础学习时段,看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概念介绍,这会让我们觉得非常枯燥无聊,也很难理解。

比如我们学习做ppt的时候,在网上找了一本教材,而且我是没有刻意去找,随便找了一本教材。如果目录都是写的都是很概念性的东西,这对一些做ppt没有完整认知的新手来说,就像是枯燥无聊的电影,就会觉得这个东西无聊,不好玩,那就很难持续的学习下去,或者觉得自己没有信心把这些东西学好。

第二,误解和迷茫。一开始学习这些基础概念的时候,我们会很失望,因为我们都是抱着目的去学习,学习好ppt就是我的直接目的。但是,这样学的都是基础概念,我们不知道学的这些东西对自己做ppt有什么用?

所以就会误解和迷茫。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对所有概念都是缺少感性认识,就是要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知道理论上这个点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用到的。

我们一开始是没有感性认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先从基础的概念学起,结果情况就会变成大家好像看懂了某一个概念,某一个界面,但实际我们是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因为我们理解的意思没办法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结合起来,就不知道书里讲的对不对。

如果按照顺序式学习,会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学这些很枯燥,不到实处的东西,我们就会越来越茫然。我们会想我不就是想做个ppt吗?为什么要去学这些枯燥无聊的东西?

这些东西不是说不重要,是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开始作为新手,若掉到理论的海洋中很长时间,是对我们后期的学习非常不利的。

第三,缺少正向激励。在之前的课程中也说过顺序式学习容易让人半途而废,也是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正向的激励。

什么是正向激励?就是让我们心情愉快的东西。那学习本身也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愉悦感,比如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时刻了解学习进度。假如我对学习过程有整体认知,那每学完一些东西,我就知道自己又往前走了几步,而且我还清楚后面还有哪些东西等着我去做。时刻了解自己的进度就会感觉很舒服,这算是一种正向激励。

第二种,能够靠学习解决问题。假如说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我们就马上能解决一个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有效果的,这种学习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感觉也会让你很爽,这也算一种正向激励。

但我们会发现,如果是顺序式学习,这两种正向激励我们是很难得到的。比如说时刻了解学习进度,因为是顺序式学习,所以我们永远没办法预料后面要学习什么,这些东西大概是怎么样?

所以我们永远都处在一种看不清未来的状态,也就得不到这种正向激励。学了很久也不知道快搞定没有,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又比如能够靠学习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是顺序式学习,我们会很难解决问题。因为,任何一本教材前面往往都是给你介绍最基础的理论,不会和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关联起来,所以可能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30%到50%的时间都处在没法解决问题的阶段,这样我们就得不到解决问题的快感。

说完这三个弊端,我们对传统的顺序式学习法不好的地方应该就更加透彻了,这对我们去探索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好处的。

假如有一种学习方法能够解决这三个弊端,这是比顺序式学习来的更高效率。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三步式学习法,这比较能够克服顺序式学习法的弊端,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一个实操方法。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三个大的步骤去取的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方法,那到底是哪三个步骤呢?

第一步,快速建立领域,这个领域就是我们学习的这个新领域的整体认知

第二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去感性地了解知识点,从而初步的构建知识点的网络

第三步,做重复练习以及补充隐知识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下面我会想象详细介绍这三步,最后还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每一个步骤大概是怎么去操作的。

首先第一步是快速建立整体领域的认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各领域的知识,要快速建立这整个领域的认知呢?了解整体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

我们都学习过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事物,若一开始就要扎根于细节,很可能得到的结果都是错误的。比如有的摸到腿,就感觉大象像是柱子;有的摸到尾巴,就说大象像绳子;有的摸到耳朵,就以为大象就像扇子。

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整体对我们建立起这个领域的正确认知是很有必要的。了解整体,对我们了解细节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假如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就像盲人一样,那么最好的认识方式,就是看一眼整体的大象。

如果一开始就扎根于细节,可能我们一看到大象的鼻子,就会很恐慌,很茫然,这到底是鼻子呢?还是尾巴呢?因为都是长长的一根。但假如我们看过大象的整体,我们看过他的头部和眼睛,甚至往前看,看到他的鼻子,我们就会有整体印象。

因为有了整体的印象,基本上没有什么生物的尾巴是长在头部的,我们就知道鼻子是鼻子而不是尾巴,也就是整体认知,了解整体对了解细节都是有帮助的。那么学习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是一个网状结构,只有这些互相连接之间的网络成为一个整体的知识,对我们才有用。

对学习知识来说,因为都是网状结构,所以这种整体认知对我们学习就更加重要了。了解一个新东西,第一步绝对不能扎根于细节,因为这样不利于学习细节。接下来,教大家怎么做个人总结的目录绘制法和快速阅读法。

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步骤来建立对新领域知识的整体认知。

第一步,找到规范教材

第二步,阅读目录汇总

第三步,速读

第四步,再次阅读目录

第五步,目录绘图

第六步,修改优化

第一步,找到规范教材是指我们要针对我们要学习的这个领域找到比较权威比较全面的一本教材,大家要记住,任何一个领域的教材,都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基础学术类的教材,它往往是针对新手的;第二种是应用型的教材,针对那些已经具备基础知识的人,使他们去接触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而进行开发的教材。

我们去找的时候要找第一类教材。如何寻找教材在以后会讲!我们拿到教材之后不要着急,要学会先翻开目录,详细认真地阅读目录,看几遍后,按自己的理解,把这个目录绘制成相应的一张思维导图;

第三步,速读。快速的把整本书翻一遍。这种方法不讲究让我们每一点都理解,甚至就是囫囵吞枣也好,速度很重要。但我们要确保每个字都看了,快速的,不求完全理解的把这本书看一遍,一般的教材一个小时多一点都能看完。

一定要整本读完。速读完之后我们要回忆一下,全书讲了什么东西,然后再看一遍。

第四步,再看一遍目录以及思维导图。

第五步,不看原来的目录,根据回忆,自己去画一遍思维导图,看能画出多少就多少,不求太准确。但如果画的太惨不忍睹,就再回过去看一遍目录,然后再修改目录,当能画出跟目录差不多的思维导图就可以结束。这也是最后的调制优化。

以上就是建立整体认知要做的六件事情。这能让我们达到什么效果呢?我认为它能让我们达到三个效果。

第一,较了解全貌。通过阅读目录以及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去了解这本书教材一个大概的整体面貌,这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带来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而在过去我们如果按顺序式学习,可能学了几个月,但对学的这个东西的整体认知还完全没有。

这就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快速建立一个新领域知识整体性的介绍。

第二,较了解结构。通过画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够反映出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及逻辑关系,从而能建立起一种模糊的知识网络。

第三,较感性认识。前面介绍的都是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后面会介绍实际的案例,但熟读一遍之后就可以在前面的枯燥知识点和后面的实际例子之间建立起一个感性认识。在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的例子间建立关联,就叫感性认识。

建立模糊的感性认识,我们就大概知道前面这些知识点和概念在后面是怎么运用于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这六个步骤去达到的。了解全貌,了解结构,和感性认识为什么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因为任何一本教材目录都是这本教材的精华精华,往往都是最核心知识点的高度概括;

第二,目录是有结构思维的,而这种结构性和层次,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去绘制出来,相当于把这本教材的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画出来,变得可视化了,也就相当于充分画出了这本书的知识点网,通过前后关联,我们就有了感性认识。

在速读之后,再去读目录,整本书我们也看了,相当于把网络和整体做对比,从而加深印象,这几步之后画思维导图,以及做调整优化,相当于你通过速读建立起来的结构思维比较深地刻画在你的脑海里,避免快速遗忘。

为什么这六步能达到这三个效果呢?

是因为通过思维导图,我们看到了前面的概念如何在后面的具体问题中去发挥作用的。我们了解了前面的概念,在整体网络知识中的位置,我们有了感性认识后就变得具体,更容易理解了。

同时我们也解决了不解和迷茫的问题,我们知道前面学的这些概念是有什么作用,就不会迷茫了,同时也解决了正向激励的问题,至少解决了不知道后面学什么的茫然感,时刻把握着学习进度。

因为有了整体认知,我们甚至都知道我们进展到什么位置,但同样这个阶段是对整本教材的知识进行快餐式的认知,对概念和操作都是肤浅的,既是短暂的,也很容易遗忘,这也只是第一步。

三步式学习法第二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构建知识网络得到知识点的感性认识。通过第一步,我们还是是缺乏骨子里的理解,这时候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深化理解概念和知识。一般来说,任何教材和网站都到后面会讲一些实操和案例,而且是一些综合性的案例。

所谓综合性的案例就是我们会用到很多知识点去解决这个案例。通过第一个步骤速读,我们也就知道了这些案例和问题散布在书籍的哪些角落,所以养成这种学习法之后,我们就方便快速的去把这些案例找出来。

第一,收集整理案例;第二,一个一个案例解决,先不看书里的知识,自己根据速读所看到的知识能不能解决。

这样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完全没有思路,这种情况下,你就看一遍书上的解决方法,获得一种解决思路;

第二种情况,有可能你记忆力比较好,学习力比较强,看到这个问题,有大概思路,但相关知识点模糊记不清,这很正常,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既然知识点模糊但是因为你有整体认知,你知道这些知识点大概在书的哪一部分,就翻开书去复习,弄清楚这些知识点后,就回到解决问题的这个案例太再去解决问题,之后又遇到下一个模糊的知识点,重复这个过程,又去复习模糊的知识点,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之后,要再重新重温一遍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下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点,那么这个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搜集案例,收集知识点,最终解决案例。写下问题,写下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如果用一句话来通俗理解,就是我们不能让自己在起步阶段就扎根于枯燥的学习里面,最好就是遇到问题去找解决方法,这样学习起来的速度才快。

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第一,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感性和深度了,因为我们是带着问题去学知识的

第二,每解决一个问题,都需要知识点组成网络去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构建成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

第三,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成就感,得到大量的正向激励

第四,通过解决问题,知识点掌握程度加深了,部分知识会从非工作记忆区转到工作记忆区

第五,因为这样的学习都是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所以掌握的这种解决方法可能对你的实际工作也会带来的帮助

第二步骤其实就是一种案例式学习步骤,简单粗暴,一开始会很难,因为一开始可能举步维艰,我们遇到的知识点都要重头回去学。

但是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的这个知识网络就清晰一步,越到后面就越省力,这样子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对知识点的更知更根深蒂固,但有限的案例没办法解决无限的问题。

第一,可能大部分建立的学习认知还处在非工作区;

第二,没有固化认知;

第三,没有建立模式。

所以我们要进入三步式学习法第三个步骤,补充隐知识。

第一,把教材重新回过头开始顺序式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对每一页书进行细读;

第二,刻意练习,针对相关的知识,相关的使用技巧,进行大量操作基础性的刻意练习;

第三,除了这本教材,还要在寻找大量的辅助文章去补充隐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认知,才能比较熟练。

第四,建立模式,从而提高自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新手学PPT的案例来给大家再重温一遍三步式快速学习法。

假如我是快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原来简单知道PPT怎么做,但现在的老板让我在三个月内成为一个PPT小达人,我怎么去应对这样一个挑战呢?

第一步,我们要找资料,找到一本好教材;

第二步,看目录,多看几遍看完后,要把目录中核心的东西画成一个思维导图,这样至少会知道这本要学的教材都包含什么东西,然后模模糊糊的知道大概要学习什么东西,心中会比较有数,掌握这些,我就可能比原来进步一大截。

这个过程大概也就需要15到20分钟左右。然后我们大概用1到2个小时的时间,迅速把书翻完,每一个字都要确保看到,这样就确保把目录中的名词术语我都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步骤,直接翻到后面的案例部分,我们会发现这本书后面一定有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目的去运用,假如你有思路就直接做,没有思路就把相应的案例和章节看一遍,然后直接打开电脑上的ppt软件开始做。

一开始做你可能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突然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那怎么办呢?

就回去梳理恶补这些知识,这样一步一步走完这些过程。通过做PPT,哪怕这些过程耗时再长,都要走完这个过程去解决你之前的问题,完成你所要的目标。

多重复几个过程,基本书里的几个大案例都这样操作一遍,你就会对书里的知识理解比较到位了。

接着进入第三个步骤,当这些案例都做完时,我们就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的看,把这些操作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本能里去,除了这本教材之外,你要去找另外很多辅助文章,查看其他人写的其他教材去补充有关制作PPT的隐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阿何老师60天引爆学习力的第三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力3-三步式快速学习法 - 草稿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