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的时候写在了微博上,现在移植到上,作为日常学习博客的记录。
主题:对支付领域用户的争夺
时间点:春节前后
关键词:福卡、春晚、红包照片等
人物:腾讯、阿里、微博、百度等
阿里的强项支付体系很稳固,但是毕竟是工具型app,缺乏O2O流量难以拓展,在社交上也是出于劣势
腾讯拥有强粘性社交优势,再切入支付比较简单(微信),自身也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和流量
百度在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上拥有大流量入口优势,再到线下商家拓展支付领域。形成自己的产品闭环矩阵。但自有支付体系起步较晚。在场景的争夺中并不是特别突出。
1、红包之阿里
比如集福卡,需要加好友进行收集,再经由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去大量传播求稀缺敬业福引起广泛关注。放出消息会在春晚时候放出大批福卡来持续热度,春节前几日微信和支付宝之间不断的屏蔽反屏蔽就弥漫着激烈的硝烟味儿。也让敬业福一度成为营销话题之首和淘宝买卖搜索热门。这一营销简直绝,相爱相杀热度共赢,谁说微信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好处,只是从公司战略方向上来说,腾讯是挺着急。就如段子所说,小时候疯狂集干脆面的那帮人长大后为了集五福卡乐不可支,精准抓住了用户爱攀比爱自我证明的心理
春晚收视率高(可惜今年春晚太让人失望),买断红包权,通过咻一咻来发送现金红包和福卡,凌晨的时候已经有70多万用户集齐五福,人均瓜分271.66元现金。有大量用户反馈说敬业福水分太大,太伤心了要删除好友再卸载支付宝去投靠微信,不过很多都是气话而已。而且这70几万用户可是内心充满愉悦,来之不易活或是辛苦得来的意外之财,都让他们对支付宝有更多好感。不管怎么说,支付宝这次都算赢得漂亮。病毒性传播,比去年精彩太多,阿里的运营实在是厉害。
去年火爆的红包接龙等今年也没有什么花头,其实口令红包用的也并不多,反而是微博受众更多。毕竟缺少用户社交再多的好idea都玩不起来。
来往的失败也说明了另起一个客户端做微信类平台并不现实,所以现在的方向是要从支付宝本身寻找突破点?除了单纯的工具聚合也做一定的关系网才能彼此联结更紧密。再通过投资来行成产品矩阵?
Ps:阿里感觉未来的方向应该是金融社交,类似借贷宝之类的,毕竟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往微信这种轻松有趣的熟人社交app方向靠拢的,只能走另外的方向,比如现热门的钉钉企业模式,依托支付宝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如若发展好说不定是另外一个可无限拓展的社交平台。
2、红包之腾讯
微信模糊照片红包的二次测试引起了强烈反响,就像赵小龙的饭否里说的一样,“我们随便搞一个简单的游戏,比如扔石头看谁扔得远,都会参与者众。如果再辅以按省市区排名,就会火爆。”虽然除夕当天并不如开始时候火爆,但是也进一步推进了红包大战的热度和粘性。
微信已经火爆了无数的H5、小游戏、新推app等,这就是社交强关系网的巨大优势。个人感觉微信之前卡爆服务器炸出张小龙讲话的的微信关系回顾就是一次对自身平台的测试。(同支付宝账单一样火爆但有过之无不及,毕竟支付宝还是需要微信这个跳板才能引发好友关注转发)
微信今年的几次大动作都挺引人注意,所以对除夕的略有些失望,毕竟当晚更多出现的关键字还是和支付宝有关,基本都是求福卡和之后的平分2.15亿。
除夕晚,腾讯方同样有摇一摇、刷一刷的环节,和去年倒是没有区别,手q和微信双线操作,也同样请了明星等来派发。不过今年明显被支付宝福卡大戏压了一头,派发的现金红包和优惠券等也没有让用户有多些惊喜感。不过在通过摇一摇来高曝光广告也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作为平台本身并不亏。(Ps:手q主要为小学生初中生等用户为多,微信活跃人群比较广泛,除了青少年白领外还多了中老年用户,这是支付宝比较欠缺的,忙碌又清闲的过年正是联络感情亲情社交的最好时机,群体系效应在年关特别有优势。)
但是抢红包依旧很受欢迎,在微信平台尤甚,二者简直是神搭配。无论是群体抢红包还是个人拜年红包,简明扼要,简单粗暴,一发一收一气呵成,不会被打乱,就算没有抢到红包也不会有挫败感只会越战越勇,会上瘾的。已成为聚会年假年会等必备节目。过年也不再需要取现金买红包然后对方还要集齐了去银行再存起来,还会面临丢失排队麻烦等问题。虽然少了那么一点年味儿,不过生活的确是更便捷了,资金管理也更安全高效。还满足了一部分用户收钱截图炫耀的心理。小额红包也不会像在现实中一样拿不出手,一点吉利数字的心意红包反而比挑选头疼礼物更加让人着迷,瞬间低成本拉近距离!
我就觉得要去支付宝输入口令抢红包实在是太麻烦了。特别是好不容易输入了口令,发现已经没了,一连几个实在是太让人烦躁了。而且口令还是在其他平台发现,来回切换那个心累。
3、红包之微博、百度等
新浪微博的红包也算比较持久,常年存在,在新年的造势下加入了很多明星大v红包派发,用户自己参与塞钱、完成任务还可以多几次抽奖机会。在除夕当晚的红包流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可能因为微博平台本身的原因并不如前二家火爆。
或者说是并没有一个引爆用户的兴奋点,即使是有钱拿,却不会让用户感觉很值得很期待,因为没有连贯的场景感,例如笔者试了无数次只拿到几次几毛的现金红包以及一些无用的代金券,给我的感觉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不停点击之中,却没有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哪怕是内心的愉悦。所以只会在浏览过程中偶然看见会顺手一点击。
在极大部分用户的印象中微博只是一个娱乐平台,社交性也没有那么紧密亲热,所以很难与货币交易、支付挂上钩。使用不够频繁所以也不会让用户产生积极性去运营支付体系,不绑定用户支付入口,哪怕获得一些红包也经常性产生遗忘。
即使有个别场景例如打赏、购买会员等需要用到支付交易,也难以调动很多用户的积极性。
百度稍逊一筹,可能它也并没有想在这场还不熟练的红包大战中消耗自己的战斗力。现在这个时机显然并不合适。
So,
各大巨头对支付的争夺异常激烈,培养用户支付习惯至关重要,靠短期利益去获取一些并不稳定的用户不能算是胜利,去年在生活领域上支付宝已经夺得一定头筹,除了双十一双十二的火爆的线下支付活动让支付宝深入了中小城镇中老年群体,也靠黑五在海淘这块新兴蛋糕上获取了一批新白领用户,所以在后期方向上,需要加快进度稳固忠实用户,在生活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强势入驻用户行为中,比如生活缴费、城市服务、外卖这些息息相关又不可缺少的方面,虽然早就存在却一直没有大力深入,app虽多,细分领域虽热门,但是用户在不同app间来回切换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用户情景A:比如小麻,年前工作非常忙,他在早上上班的时候想去加油,发现钱包现金不够只好作罢;想起来前几天貌似违章了,需要使用车管所app查询,以及看看车辆年检等信息。到了公司去便利店买早饭,忘了带零钱。到了工位上打开清单app看下昨天记录下来的要事、行程记录,发现过年回家要买年货但是没有时间去超市,那就网上买吧。短信提示到了信用卡还款的时间了,余额不够要通过网银跨行转账还款。到中午饭点了,打开外卖app搜索附近好吃的商家。吃完饭想起来前几天网购的快递还没有到,打开app查询物流状况和联系方式。物业突然打电话过来说需要结算一个月的水电煤费用了……
而其实这些都可以在一个app中完成。拿出支付宝扫一扫什么都可以高效解决(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支付宝实现了)。而小麻要做的,只是需要保持手机有电,哦对,在未来,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什么的可以实现,我们可能连手机都不用带了不是吗。
在VR等虚拟技术如此热门的形势下,感觉也不遥远。
说道VR,……以后在单独写吧
(平时经常浏览文章,所以有些观点借鉴和雷同,求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