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1张图片

留美学生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 12年春节不归

34岁的王猛(化名)从小成绩优异,以市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王猛把原因归结于父母的过度控制,并写下万字长文……你怎么看?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2张图片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3张图片

首先,先简单说明一下整个事件:

王猛(化名)在任何意义上看,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本科录取,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他说:从小家长把他当女生养,抗议却无效。学校举办活动要求穿短裤,家长却逼迫他穿长裤。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升学到外地,父母还要求亲戚“照顾”,王猛说,亲戚果然像父母一样“照顾”他: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上学期间,与父母沟通说自己周围环境问题,被父亲教育:“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高二时,再向父母反映学校的处境,提出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没有支持,而是说“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这15000字的一封信里面,洋洋洒洒记录着——如果付出是为了控制孩子,那自己的父母在这件事上做得出类拔萃。

在中国,有太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王猛父母答记者问里有一段话:“就算影响了他,也是前半段的事儿,但长大后,一半时间在外面吧?”

一个在畸形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人,三观已经被迫定性,你亲手剪断他的翅膀,却讽刺他不会飞翔。

尊重与理解多么稀缺,而控制与驯服多么常见。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4张图片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确地去爱,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溺爱、缺爱、错爱,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带给孩子一生难以修复的伤害。

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所以育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过程。

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我们知道太多的理论,但知道和实践总是两回事,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见识失败的养育,甚至自己便身在其中。

世界上大多数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但父母这项永生而伟大的职业,竟然没做要求。以至于很多人履父母之职,却不知行父母之责。

关于爱,关于如何读懂孩子,关于父母的修行,如果我们不能深研其中的道理,至少也应当善于从别人的故事和经历中吸取经验,这也是为父母者成长的过程。

下面推荐的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全职爸爸。如果你家正好也有一位男孩儿,相信其中某些情景你一定颇觉相似,回想当初,你又是怎么应对的呢?《男孩的世界,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01

为什么那个小家伙怎么看都不像男子汉,有时候比女孩还害羞,比女孩还胆小?

有时候一说就哭鼻子,那委屈的样子,着实让人怜惜。但转眼又是使不完的劲,打不完的架,各种惹是生非。

这其中,尤以冲动、惹是生非最让父母头疼,为什么男孩更具有攻击性,更喜欢冒险,情绪更加容易激动呢?男孩旺盛的活力可以说是天赐的,因为男孩的睾丸素高出女孩15倍之多,而使人情绪平静的血清素,男孩却比女孩要低得多。所以,你不要指望一个男孩能够安静下来乖乖地待一天。

每天傍晚我都要拉小小鱼出去放风。从出门开始,简直就是踏上了风火轮,在广场上更是没停过一刻,要么跑着让我追,要么让我跑他来追。想方设法地搞怪,就是停不下来。

这时就算我再怎么说“安静点儿”“不要跑”,也根本没用,尽管我知道这是天性。我唯一能做的是保证他的安全,跟着他一起跑起来。

广场上常常有一些发健身房宣传单的。我指了指前面那个如风的家伙说:“每天陪他就能把我跑得累趴下!”这样想,养一个男孩还真省去了一笔健身的费用呢。

有时候,你会发现男孩更加容易愤怒,踢人,揪你衣服,甚至扔东西,大喊大叫。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

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纳他。轻轻地告诉他,应该怎么表达。

比如小小鱼一旦非常生气就会打人,甚至用脑袋顶我。每次我都会蹲下来,轻轻抱住他。如果是我错了,我一道歉他就会马上变好;如果是他错了,他不想认错,我也不强迫,因为我知道孩子这样的情绪表达就是对自己犯的错有了认识,只是嘴上很硬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就变好了。

父母要给孩子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5张图片

02

一般人认为男性的情感应该是坚强的,但这其实是假象。男孩看似坚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脆弱的一面。男孩在情绪、情感上其实比女孩更脆弱。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改变或者妈妈、爸爸稍微严厉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变得更烦躁不安。

我就发现小小鱼有段时间特别不愿接受挫折,表现得很固执,仔细想想,那段时间他总是近乎魔障一样地坚持一些东西。比如开门。我们家楼下那大门,每次我们出行,必须要由他来开,任何人都不能开。你开了,他就会哭闹,要求你关上,重新让他打开。再比如爬楼梯回家,他永远要做第一个,说自己是第一名,把自己排在最前面才行。

这样的固执,其实就是秩序敏感期造成的,真正懂孩子的人都能接受。父母的顺应表达的是一种理解,而非溺爱。

最近我发现小小鱼已经不在乎那门由谁打开,走楼梯也不在乎名次了。其实孩子过了那个阶段自然会好。反而是一些不懂孩子的父母把事情闹僵,一定要孩子听自己的。结果一通权威压制,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也伤害了孩子的天性。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6张图片

03

面对挫折,男孩不如女孩,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这样。他们更喜欢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挫折。有时候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力不能及,却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

小小鱼那时候自己穿鞋子,总是穿反的。我给他指出,他当时也不接受建议,他说就是要这样穿。他就算知道是错的,也不想屈服。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时刻,他们通过说“不”来表达自己的存在。

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也比女孩子缓慢许多。父母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给他一个时间来调整。固执模式下的男孩,得到父母的接纳是珍贵的。如果你硬要他不做某件事,或者强迫他接受你的想法和意见,会让孩子产生真正的挫折感。很简单的事,往往被过度地错爱弄砸了。

04

男孩和女孩相比,在生理发育上要晚一些,在情感上更是如此。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小男孩明明力气更大,为什么和女孩一起抢东西时总是会输呢?而且为什么女孩子给男孩子写情书的更多呢?

那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萌发来得更晚,而女孩更加懂事。比如小小鱼跟小他两个月的表妹在一起,每次争抢东西,基本是输的。就算他力气大,但是不会使出来,男孩小时候综合比起来,有很多地方是不如女孩的。

其实远不止这些,从整体来看,男孩上学之后的适应能力也不如女孩。有研究表明: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

但是我们对男孩的期待可一点儿也不低。有父母肯定会反对,说自己家的男孩上学成绩名列前茅,不是一些女孩能比的。这种情况肯定有,因为情感细腻,趋于女孩性格的男孩更容易成为学霸。可是大部分的男孩是落后于女孩的,甚至他们的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

生理学研究发现,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所以相同年龄的孩子,男孩学习起来会吃力很多。

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_第7张图片

有一次小小鱼和两个小女孩在奶奶家里玩,几个大妈就开始要孩子们表演节目消遣一下。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张口能唱能背,她奶奶十分高兴。另一个平时是女汉子性格的小女孩也即兴唱了一首。小小鱼一个节目也没有表演。

我妈当时说:“就我们家的差一些啊!”

幸好他跑到了我的书房,一个人在门口玩。我问他:“你们在玩什么呢?”

“她们在唱歌,唱得一点儿也不好。”

“那你唱了吗?”

“我不想跟她们唱。”

“哦,我明白了,其实你也有很多东西表演的,只是不想表演,对不对?”

“嗯!”

他是在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呢!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去揭露男孩的不足,伤害他们的自尊,更不要将他们过早地送去托儿所,因为分离会让3岁前的男孩更易产生分离焦虑,他们会比女孩反应更加激烈。

对于3岁以下的男孩来说,由父母或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远比进托儿所强,他们需要和看护人一起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看护人对孩子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天性才能绽放。在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的世界里,他才能学会如何去接纳别人,如何去表达情绪。

对于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们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并且信任那个人——这样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并且能理解别人的善意。这是他们步入青少年阶段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基础,而且也会影响他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丈夫和父亲。

由于男孩比较冲动,情绪更暴躁,如果没有人接纳和理解,他就只能选择封闭自己。所以如果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入学,男孩甚至可以晚一年入学。从长远来看,没有谁会嘲笑他比人家的孩子大半岁,而且事实证明孩子也不会输在这半年里。

鱼爸

作者简介:鱼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家庭教育研究者。85后爸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奶爸。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火爆热销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关于教养背后的故事值得父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