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听过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的确,现实生活里的大多数人真的是这样。其实自己也早有这样的感触,只是这样的想法一般都是随风而散,从不细细深究。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大多数成了普通人,而那些对生活敢于深度思考的人终究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原来作者也有类似的感受,也许这也算是读者之间的共鸣吧。所以,这本书读的很愉快,也让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重要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激发了自己去深度思考,去更好地学会反思的欲望。
全书分为四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这部分主要阐明了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威力大,少数知识能够带给我们关键的影响,即临界知识。还有如何提升认知深度以及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第二部分讲的是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这部分具体分析了要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去学习和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在第三部分,作者提出要去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做到知行合一。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一个案例,即核心临界知识及应用。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也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实际的,我想这也算真的从这本书里学到的吧。
1.知识&临界知识
书的一开始作者区分了信息和知识,最后作者将知识定义为: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去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如果我们看了一篇文章之后只是过往云烟,生活照旧那这只是一个信息,而如果看完一篇文章自己有所启发,并慢慢改进了思考问题和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才算知识。
一般来说,我们读书时总是明白了文章的表面内容,而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去深刻反思自己,然后慢慢做出改变。也许这也与人有时候本身的惰性有关吧。所以自己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别人到达了更高的层次,而普通人却只是原地踏步,望尘莫及。因为,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去深度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思考是真正学会知识的重要一步。而读完这本书,也确实让自己有一种想去深度思考的魔力。
而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临界知识。它是指能够很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是我们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定律。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才算掌握了一些临界知识,这样,便能开启“四两拨千金”模式,大大提高效率。
2.认知深度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那我们拼什么?文中作者通过引出这样一个议题来分析了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了认知的作用。最后总结出有深度的认知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挑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请假,在寻找答案时,能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很通俗地理解就是在看待问题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仅仅是留于表面。
3.斜杠青年
即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但作者更加强调了斜杠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4.临界知识需具备的两种底层心态
A.绿灯思维 B.以慢为快
读书不只是无效率地摘抄原文,不要陷入地水平的勤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真正地读书,升级读书方法,学会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谈到这里,自己又想到了那几天听的爱读书的高博士分享的读书方法论,他说,每个阅读者都必须掌握读书方法论的基础,读的慢不等于高理解率,读的快不等于低理解率。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
5.红灯思维&路灯思维
在此之前,作者首先讨论了习惯性防卫,即一种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收到严重挑战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确实是这样,生活里的我们大多数都是这样冲动粗暴地解决问题。有人说,两个人谈话 ,情绪远远大于内容。或许有这个原因,我们才会这样,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即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诚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妥的,为了减少这种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切换到路灯思维,即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要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要多考虑新观点的优点和用途。也就是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乔布斯曾说过,他很喜欢和聪明人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反驳自己时去努力维护面子,而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6.以慢为快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大多数人追求快,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慢慢让自己慢下来,不要在浮躁的气氛里随波逐流。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真正高效的学习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努力的方向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通知识阻塞,要把知识整合形成自己的体系。
这个方法真的很好,不禁让我想到了去年教法课上老师在讲述美国的历史的最开端是,老师以时间主线和关键词法形象地介绍了这段历史,听后感受颇深。嗯,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多多使用,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这样才是真正掌握知识
7.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A.反思 放慢速度去想事情
不言而喻,提高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而反思的作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应用起来,持续反思可以带来隐形竞争力。
*训练反思能力的方法
a.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b.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教育,不是简单告诉你多少知识,而是让你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人做出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c.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流水账-假设与初步反思-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九宫格”
B.以教为学
即把学到的知识自己讲给自己听。自己又是学生又是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但让你给别人讲的时候未必也会让别人明白,所以教别人,首先可以打通知识阻塞,打通已有知识。其次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最后,当别人提出疑问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认识事情的角度和深刻认识。
同时,教别人时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所以,以教为学,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站的住脚,经得起考验。实践这个方法可以把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或者做分享会,建立公众号等。
C.刻意练习
1万小时定律《异类》
元认知 心理表征 即思考的过程
8.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技巧
A.记录 如实记录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B.定期回顾
C.付费购买 买书 “买时间”
9.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理学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等
a.从自己感兴趣的领悟入手,学习此学科重要知识
b.找到最重要知识原理的原始出处
c.持续好强度的练习是提升实力的必由之路
10.如何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A.刻意练习方法:抓住问题本质,大量持续练习。在不同场景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B.借助外部临界资源掌握临界知识知识
☞其他可以get✔的key point:
1.用复利的思路去思考生活
复利计算公式S=p(1+i)的n次方
s为本利和 p为本金
i 为利息 n为时长
如果本金为10万元,年利息为10%,那么30年后,本利和约为174.5万元——超过本金的17倍。
复利的本质也两个因素有关:利率和执行次数。也就是说,复利效应在一开始前几次差别是不明显的,只有执行次数多时真正效果才会发挥出来。
谈到这个点,不禁让我想到一个有段日子特别火的公式,感觉本质道理其实是相似的~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原地踏步,一年之后还是1 。但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收获还是不少呢。这也完美地诠释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量变会引起质变,关键还在于一直坚持下去。而有时候,坚持也是一种品质,一种力量,一种习惯。
2.二八原则
拓展人脉的关键在于首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别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3.黄金思维圈
即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一般来讲我们看问题分为三个层面
what how why
同时,黄金思维圈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4.系统思考
培养这一能力是构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同时,作者给出了我们学会系统思考的几个线索:
5.安全空间
即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空间?作者这样认为应该建立冗余备份,具体来讲
a.完整备份
b.关键点备份
c.解决方案备份——Plan B
总之,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首先要有主动反思的意识,从现在开始,读书不应该只关注表面内容,要学会将自己主动融入书中,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反思。其次,在具体操作上再掌握具体方法,好多事情真的是有“套路”的,有时候只要学会了一个核心,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我想说,很感谢作者能够系统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读者从心里真心感谢,愿自己慢慢成长,终有一天也可以成为更加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ps:这本书写的真的超级棒,分析地特别到位,安利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