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后一天---碎碎念

大概是在大二,或者更早之前有了考研这个念头。 从小到大,那些被当做人生转折点的决定,我所做的选择几乎都与家人的期望背道而驰。高一分班,我的家人甚至老师都希望我选择文科,仔细考虑过他们的建议之后,我还是选择了理科。我并不想在记记背背中消磨掉我对历史和地理的喜爱,而且那时候的我还有这样一个天真的想法------不擅长的才需要专门去学。高考完填志愿,家人希望我选择会计之类的专业,而我选择了我感兴趣的英语专业。我知道,一直以来,家人都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老师,从大三开始就时不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考教师资格证,我总是很不耐烦地说要大四吧,但我的心里一直在问自己,我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吗,又或者成为一名老师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所以,考研,我又推翻了我之前的决定,放弃了考英语学科教学,转向考国际商务专业。不止一次,爸爸和哥哥问我这个专业读出来干嘛的,我说不出来,我只知道我需要一点不一样的,只想做自己想做的。哥哥说,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像之前一样,所有决定都是你自己做的,结果怎样还是要你自己承担。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身为一名理科生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做的都不好,我为此感到遗憾却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选择,我相信这次也是一样,即使可能结果会不尽如人意,也许并不能到达理想中的终点,但途中的风景足以让我回味一生也感慨一生。 从初一开始,我就不喜欢数学,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而是因为在初一的数学课上开小差被抓包,在全班同学面前的难堪让我下定决心要开始讨厌数学老师。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不断下降,于是乎,关于数学的一切都让我厌烦。高中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矮矮胖胖的男老师,和蔼可亲有时候又很威严,但他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人无可奈何。开始喜欢数学是在高三,班主任换了一个女老师,刚带完我们上一届的高三又紧接着带我们,我们叫她“高标标”,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她对我们的要求与之前相比都太过严谨。但就是因为她,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从连续两年段里的倒数第三变成了正数第三,喜欢她早读课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后,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加油啊”,喜欢她每天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爱上学习数学?因为需要,所以喜欢“,喜欢她每节课写得满满当当的板书,也连带着喜欢起数学这门课,然而还没等我真正地想要开始认真学习数学,就高考完了,毕业了。大三的某一个瞬间,让我觉得好久没学数学,人真的会变笨,所以想考一门需要学习数学的专业,而那个时候刚好学校设置了商科类的课程,国际商务成了我的选择。那个时候,我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考英语学科教学,通过大二在某培训学校的见习,我开始怀疑我是否要成为一名老师的能力。而这个想法的出现,几乎在一瞬间帮我做了决定。 四月份开始,我开始通过看书和视频自学数学的课程。半个月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线性代数的学习。因为平时课程很满,作业很多,卫生检查很多,加上还要准备期末考试,因此一直到期末结束的六月底,我仅仅看过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上册这两本书,高等数学上册最复杂的一章还没开始看。同时,还得到一个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挺不幸的消息,因为杭州要开G20峰会,所有的学生都要卷铺盖回家,暑假不得留校。所有人都知道,暑假这两个月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期,不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足以毁掉一切计划。但是毫无办法,大家还是无可奈何地回了家。 七月份,每天六点半起,八点半到市里的图书馆学习。七月份是很热的一个月,图书馆离我家有两站的距离,走路太慢,坐公交车早上容易被堵在半路,中午回家吃饭太浪费时间,又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很多点外卖的选择,因此每天起来都意味着纠结的一天又开始了。市里的图书馆和学校的 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制度本身,自修教室允许市民自由使用,小孩和某些大人并不能保证图书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相对人少的阅览室则不允许带自己的书进去。而自修室的位置较少,暑假学习的人又太多,即使八点半开门也要早早地赶到自修室门口,因为开门后半分钟肯定是座无虚席的。因此赶图书馆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我就留在家里学习了。 在家里的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出过门,基本上除了吃饭,我都待在了房间里,每天看数学视频,看政治视频。六月底开始我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数学还有两本书没有学,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把剩下的两本书看完,完全是囫囵吞枣,为了赶进度。就这样,我成功在七月中旬把数学的四本书学完。在那个时候,有数学基础的考生大多已经做好了强化巩固的完整一轮的复习,而我仅仅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只能在心里告诉自己,跟着自己的节奏来,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七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比较完整地完成了数学的第一轮复习,因为数学一共四本书,内容较多,复习周期较长,一轮复习完,前头的知识基本上也不太记得了。关于其他的科目,政治跟着视频看完了一遍书,专业课也只是过了一遍书而已,因为是英语专业,那时还没有把英语的复习放在心上,毕竟与英语相比,还有更大的困难需要克服。 九月中旬,大四开始了。那时候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大四一周居然还有三十节课吧,再加上平时作业什么的,每天早出晚归,准备考研的时间也少得可怜,零零散散的复习也挺没有效率的。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完成了数学的第二轮复习,回忆起了之前忘掉了知识点,并开始做数学真题。之前的复习,除了书上的习题以及视频中讲的题目,其他的练习题并没有做多少,因为时间关系,直接从真题入手,更有针对性。而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历年真题的套路基本差不多,只要克服计算错误的问题就不会考得很烂,要知道数学三难的并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复杂而庞大的计算量。这个发现也算是给自己增加了点自信吧。与此同时,又完整地看了一遍专业课的资料,理解并不难,最主要的还是背。专业课的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复习这门课的方法就只有背一个字而已。因此我决定把背这个任务放在最后一个月。英语的复习主要放在了做真题上,而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开始决定不复习英语是一个错误。(即使大多数人属于复习了也没多大效果,因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考的是英语一,关于各个题型具体就不赘述,做历年真题私以为比专四要难一些。 十一月底考完期末,结束了大四的课程,开始进行全面的冲刺阶段。数学真题已经从03年做到14年,尝试着做了几份预测卷,大家称之为“劝退卷“,的确很难,让我发现自己的基础还很薄弱,但已经到了这个关头又怎能放弃。到考前为止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在看数学笔记和真题错题,因为从历年真题的情况来看,掌握好基础知识十分重要。专业课和政治也到了背的时候,图书馆一楼从早到晚从不停歇的背书声让我的心变得无比的焦灼,时间太短而任务太重。幸好身边还有同学们一起度过,让我在压抑中得到一丝轻松。英语真题卷子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完全没有时间做了,甚至背单词打了一百多天的卡也中断了,背专业课和政治背得天昏地暗,但还是记不住。最后调整了战略,专业课按照自己的理解记住而不再一板一眼地按照书上背,把重点放在了政治分析题的背诵上,其余知识点也只是多看几遍而已。 十二月二十三号,住进了提前预定的酒店,中途波折不断,到终于入住已经是筋疲力尽。因为酒店的灯光昏黄,考试期间在光线稍微好点的洗手间里复习了两个晚上,听着外面室友的动静,想着,终于要结束了啊。考试两天的状态并不好,休息的不好,英语考试时遇到的干扰几乎让我绝望,三个小时的考试两个半小时进入不了状态,思绪千转百回,做题的状态让我怀疑接下来还有没有考的必要,但最终,还是待到了铃响。那是个我不想回忆 的下午,甚至在第二天遇上历年最难的数学三试卷也无法与之相比。这两天比过去早起的两百多天还要长还要苦。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最长也最难,只有当最后一门课交卷的铃声响起,我才算结束了这一段艰苦的旅程。 考完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已经预知到了结果。外公的电话,爸爸的电话陆续打来,我也只能给他们最坏的暗示。爸爸说,没关系,又不是不能再考,那一句“我不想再考“我忍住没说出口。此时心头的各种情绪,可能只有经历过考研的人才能懂得。也许我这几天经历了最不好的体验,但未来的事谁也无法预料。考研给我带来的一切,好的坏的,感悟和体验无法与人述说,有些事只有自己做过才明白。仔细回头想想,考研大概是我做过,除了喜欢一个人,坚持地最久的事了吧。

2016最后一天---碎碎念_第1张图片
在树上唱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最后一天---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