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 · 地质工程勘查辅助系统】设计目标定义

今天是我们地质工程系野外实习的第六天,去年在安徽的实习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野外踏勘还是室内填图,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并实践了历史沉淀下来的典型工作流程。然而,从我们亲身的体验来看,现行的地质野外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便的操作方法或工具。例如:测量方位角时调平水准气泡是困难的,然而要求在调平气泡的同时还要准确读数更是难上加难;前测手与后测手在测距较长时比对数据会很不方便……同时,传统的工作流与陈旧的设备仪器让我们嗅到一股“夕阳专业”的气息,辅以恶劣的野外环境,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自信感几近全无。

由此,我决定利用实习期间的空隙来进行本次设计实践,希望通过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地质工程勘查辅助系统。鉴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方法可能会与我们实习中所用的有所出入,所以本次设计实践的产出实际面对的用户群体应该是和我们一样的地质类专业高校师生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风行的今天,不论是叫设计思维还是用户体验,直觉上的第一步通常是「了解用户」(这次设计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是了解自己),我们去接触用户、倾听用户的意见,感受他们的需求然后做出理想的设计。这个不可忽略的步骤启示也就是在定义目标。目标没有定义清楚,后面所有的设计都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定义目标时常见的问题通常有两种:

  • 团队共识不一致
  • 主题方向暧昧不明

本次的设计实践为独立完成项目,所以,可以避开「团队共识不一致」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叙述我在定义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主题方向暧昧不明”这一问题的

「主题方向暧昧不明」这个问题通常发生于定义目标的文字不够精炼,以及目标所涵盖得过于宽泛或抽象。通常,好的目标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指的是这个目标所涵盖的面不会广阔到无边无际。如「我们应该如何让地质工程专业更加现代化」;也不会具体到无关紧要,如「在记录坡角的时候,精度应当如何表达」。无关紧要的问题通常我们能够一眼辨识,然而宽泛的问题却不容易掌握。

在这一阶段,我运用了台大创新设计学院提出的方法论来对本次设计实践的设计目标进行定义。

分享信息(Share Information)

要建立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让设计调研目标用户分享自己知道什么以及不知道什么。本次设计实践我希望「通过人以为本的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野外地质勘查辅助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我与我们地质工程系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针对在去年我们在安徽巢湖地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重新定义问题(Reframe Question)

分享完基本资料后,我使用「How might we …… 」(以下简称 HMW)这个设计框架帮助我理清设计目标是什么。HMW 的使用很简单,就是把自己想做的目标写成「我们该如何 …… 」这样的句子框架,帮助我们把问题想得更清楚。

这个阶段是思考的时间,也无法一写就写出十分精准的 HMW,所以我便试着边写边调整用词。很快,我发现自己写了许多相似的 HMW,但实际上其中的用词是越来越精炼的。

以下是我写的部分 HMW:

  • 我们该如何让地质野外勘查更加便利?
  • 我们该如何让地质工作者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现代科技?
  • 我们该如何帮助地质工作者更加准确地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探与评估?
  • 我们该如何在不扰动行业已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强地质工作者野外勘查的工作体验?
  • 我们该如何在最小扰动行业现行规例的情况下,创建更为现代化的野外地质勘探工作流?
  • ……

彼此间的概念可能互相重叠,也可能更加深入,但这些都是好的现象。

提出想象(Provide Vision)

完成 GMW 后,我和舍友讨论出一组彼此都能够认同的 HMW。在这之后我便开始思考:这样的 HMW 完成后我们的地质野外实习会是什么光景?在山上的时间会缩短么?后期数据整理和填图会不会更方便?会不会让我们地质工作者看起来更「酷」?

最后,我选择的 HMW 是:「我们该如何在最小扰动行业现行规例的情况下,创建更为现代化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流? 」

有同学想象在完成这样的设计之后,我们在野外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利用 Excel 类似的程序来自动化处理,不再需要用重复计算类似的函数;有同学甚至想象这个设计会改变我们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价值观,会变得更加热爱我们的专业,因为这样我们会感觉自己更加前卫。不论这些想象是什么,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设计的初级方案也在这样的讨论之中孕育而生。

衡量成功(Measure Success)

在对有 HMW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接下来遍开始很具体地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衡量成功?」这是一个把浪漫且动人的愿景拉回现实的一个步骤,听起来有点扫兴,不过毕竟我是在做设计而非创作。

以我们的 HMW 而言,我们想到了几种衡量成功的问题以及获得答案的方法:

  • 地质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感受到便利么?_观察体验情况
  • 工程主办方(学校)愿意让采用这个系统么?访问工程承办方(学校)
  • 使用者在使用完后会推荐给他的同事吗?访问使用者
  • 使用者在使用之前与使用之后对待自己专业的观念有所改变吗?访问使用者
  • 使用者在采用该系统后会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更有自信吗?追踪用户后续发展

建立约束(Establish Constrain)

愿景与衡量成功的方式建立之后,「思考这个目标存在着什么限制」便成为了重点思考的问题。限制的意思包含阻碍项目进行的因素、不可抗的条件以及任何可能的意外。

对于该系统,存在的限制有以下几点:

  • 工作流程似乎很难通过设计改变
  • 不同细分类别的地质工作者所面临的困难不同
  • 工程承办方(学校)是我们与实际使用用户接触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 工程对数据的精度要求很高
  • 团队成员彼此的交流方式难以统一

整合目标(Integrate Challenge)

最后一个步骤是收集与整合所有前面思考的内容。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回顾我们的HMW:「我们该如何在最小扰动行业现行规例的情况下,创建更为现代化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流? 」

在待续的思考过程中偶尔会不小心让问题失焦,在这个时候我便会回顾一下 HMW,以对当前思考的方向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思考:「加入愿景与限制后,这样的HMW有没有修改的必要?」

这时候,我开始建立项目档案的工作。没有了这份档案,后续的设计就如同没有了灵魂的人类,只有皮肉而缺乏内涵,徒为形式上的设计。因此,我尽所能将所有讨论的细节与照片记录都记载在这份档案中。

阶段自我总结

定义目标看似庞杂,但没有一个步骤是不可动摇的教条,我参阅了前辈的很多资料,而真实的情况可能会因不同的团队而发展出不同建立目标的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心态还是离不开「掌握方向」以及「凝聚共识」

用户体验关注的不只是用户的需求,还有自身的限制。因为用户有需求,而你也能满足需求,那才叫用户体验。好好的了解自己,才有能力去做出改变社会的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实践 · 地质工程勘查辅助系统】设计目标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