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娱乐圈,"人设崩塌"已是家常便饭了。
吸毒、出轨、家暴、抽烟、说错话……只要有一丁点蛛丝马迹,就能让吃瓜群众扒个底儿朝天。
不过也有极少数例外的:曾因尖酸刻薄而招黑无数的张绍刚,却在《吐槽大会》上成功"洗白"。他在《非你莫属》的时候,就因为讽刺挖苦选手而被全网黑。来到《吐槽大会》,他主动放低姿态,拿自己以前的黑梗自嘲,收获一片好评。
有人说:因为这张嘴,他被黑了五六年;还是因为这张嘴,他又把舆论扭转了。
一张嘴,几句话,真有这么大威力吗?
对公众人物来说,"一张嘴"能关系到事业成败、舆论导向;对普通人来说,"一张嘴"能影响人缘、社会机遇,等等。
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情商吗?
并不。
我不喜欢用"情商"这种笼统的概念来解释问题,我想谈点具体的——人为什么要说话?
在我看来,说话有两个目的:表达想法、影响别人。
1)表达想法,就是把自己脑子里想的,准确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懂,不闹出误会。
2)影响别人,就是你为了某个目的,去说服别人,让ta认同/赞同/答应/帮助你。
这两个目标看似简单,但其实我们经常达不到。不信我说几个,看看你中枪没:
①在陌生场合,说话语无伦次、紧张,各种奇怪的口头禅不受控制的往外冒。
②和不熟的同事,宁可发一万字微信,也不当面聊,即使当面聊两三句话就能解决。
③和人撕逼的时候,各种语塞,语无伦次;吵完了边生闷气边后悔,在脑子里反复排练——"我当时要是这样怼回去就好了"。
④在公司里,同样的任务,别人能调动更多的资源和人脉把事办成,自己却不行。
⑤开会的时候,总是羞于发言,喜欢坐在最后面,搞得领导以为自己什么成绩都没做出来。
①②③属于"表达想法",④⑤属于"影响别人"——你中枪了吗?
这些日常生活场景,都不至于上升到"情商"的地步,但因为太常见了,所以也很烦人。
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了,"网上活跃、现实自闭"的人越来越多。
虽说我们有时候挺想改的,但……实在是改不掉啊!
有一个案例就是,一位本科同学就因为面试太紧张被淘汰了。她和我说:一旦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影响真的太大了。
想想也是:平时自闭也许没啥问题,可一旦遇上"不经常发生,但特别重要"的大场面,就完蛋了。
面试、谈生意、见客户、开会发言、汇报工作、求帮忙、谈恋爱、……关键时刻一旦张不开嘴,影响简直太大了!
"我性格内向,天生不爱说话,口才也不好,是不是没救了?"
我想说的是:说话和性格没有必然关系。
性格大大咧咧,张嘴滔滔不绝,但永远抓不住重点——这样的人,再外向也属于"不会说话"。
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就直中要害,看似柔风细雨,实则分量极重——即使ta很内向,你也会觉得这个人很会说话。
还前几期小编发的《超级演说家》的全国冠军刘媛媛吗?
她出身农村,一路考上北大研究生。一直以来,她都是一位内向女孩。
大学时,她有一次在食堂排队,不小心撞了后边的人一下,还没来得及道歉就被对方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她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放下盘子,饭都没吃就走了。
回去的路上,她一边骂自己窝囊,一边打电话给班上最会骂人的女生,问她这种情形要怎么办,对方隔着电话教她怼人,她回家以后立刻拿本子记下来。
参加《超级演说家》时,她一开始并不被导师看好。林志颖说她"演讲过于犀利",李咏说"音质太差,语句太俗",乐嘉则评价"弱点致命,紧张,表达不彻底"。
凭借一贯不服输的劲儿,她在台上撂下一句狠话:我会让你们后悔的。
"当晚我就去了书店,买了二十多本演讲表达的书。一直到总决赛的三个月里,我差不多翻了100本这方面的书,ted演讲视频也看了不少,专门研究他们的语调、肢体动作和语言技巧。"
她把从书里看来的、研究出来的、甚至从别的选手身上学来的技巧,不断的通过比赛去实践——最终,她的方法被验证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寒门贵子》《丑女莫作怪》《年轻人能为世界做点什么》——凭借这些打动人心的演讲,她成为了最大的黑马,拿到了冠军。
刘媛媛并不认为"内向、自闭"就是不好,也不会强行扭转你的性格,而是用一种让你舒服的方式,让你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不少学员说,自从在阿里汇学完课程,他们渐渐变得爱说话了,更自信了,也克服了心理的那种恐惧和紧张等。不仅别人爱听、自己也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