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入伏了,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天上,每天都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让人们无法在室外呆。
一千年前的宋朝,我们熟知的水浒英雄们,许多故事也跟着炎炎夏日分不开。
水浒传第二回,天气刚进六月,九纹龙史进在大树下面乘凉,听村里人说起了九华山上落草的陈达杨春,自己跟王进师傅学习的武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开始了他的“好汉”生涯。
隔年六月,林教头因为误闯白虎节堂,从东京发配沧州,带着脚镣冒着酷暑一路北上,途中还被董超薛霸故意用开水烫坏了双脚,带着血泡走在被太阳只考过的土地上。半年后才有了著名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这两件故事,六月的天气也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出现,远不如下面这件事情存在感强烈。而这件事对整本《水浒传》都有即位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智取生辰纲。
当时北京梁中书的老丈人蔡京是六月十五生辰,因为没有高铁,杨志他们提前一个月出发,就是要赶在生辰之前把金银财宝送到东京开封。
刚出北京那几天,天气已经很热了,杨志带着十几个人,晓行夜宿: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这样走了一星期,渐渐地路上人烟变得稀少,还“一站站都是山路”。
行走江湖很多年的杨志知道地面不太平,果断调整了行进方式,改为了“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早晨7点左右起床,下午5点左右便住店休息,9小时前进制,还专挑热的时候走。
这样的策略原本很科学,他自己也提到: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可是杨志却的就是对手下们的同理心,一路上只有这一句解释,其他的都是诸如“你们好好走路,别坏了老子前程”之类的碎碎念,更令人讨厌的是他只拿着藤条,手下们却要挑着百十斤的担子顶着太阳走路。谁走慢了就要挨上几下子。
结果呢:“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终于到了六月初四这天,“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们来到了黄泥冈,一个对《水浒传》的意义远远大过“景阳冈”的地方。
黄泥冈上有树林,军士们来到这里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再也走不动了。杨志却还是老一套的拿起藤条就打。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候晁盖7人化妆成的贩枣队伍出现了,白胜挑着两桶酒也出现了,然后杨志、晁盖、三阮、吴用、刘唐、公孙胜们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
从晁盖这边来看,他们就是要赌杨志与手下离心,赌这些北京来的军士会贪图他们一两口酒来解暑。所以才敢不化妆、不改口音的去下蒙汗药。
这样的策略,撞大运的成分太多。如果杨志跟手下关系处的好,大家尽量趁着凉快走,或者严守纪律,不喝好心群众的酒,而是多分一个人带着酒水,晁盖们的计谋就无从得逞,只能选择强抢。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智多星吴用的计谋,只要掐准了杨志们的路线,选对了他们烈日下几近脱水的时机,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智取生辰纲”,关键因素就是青面兽杨志的笨,才给了晁盖极大的便利。
话说回来,我是一直都不大看得上杨志的,他不会讲话,情商太低,还不敢担当。第一次出场时林冲纳投名状时,与林教头打了平手,足见得他的武艺是不错的。
可是他自称是早些年押送花石纲失败,怕朝廷怪罪就逃走了。最近看朝廷大赦天下,就想花钱再去捐个官做。
到了京城,把大量的钱都花在见高俅的过程中,“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结果到了高俅那里,没钱送了。结果很明显,高俅大怒而拒。
没办法的杨志,只好拿着祖传的宝刀到街上卖——既然这样,直接把刀送给高俅算了呗——结果遇到泼皮牛二,三两句就斗起了他的杀性,
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制使这么好的武艺,打牛二一顿也就是了,还要上去把人砍死,何必呢?
发配到了北京,幸好遇到了有知遇之恩的梁中书,才谋得了这个外出公干的活,结果他却办的如此失败。
失却了生辰纲之后,杨志的反应是什么呢?推卸责任,然后逃跑。
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这就是一千年之前的六月盛夏,梁山第十七条好汉天暗星青面兽杨志上山前,秀了两回的“智商”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