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这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
比如我大学期间读了N类的无用的“杂书”
1.哲学
这是很多人觉得“没用”、“形而上学”等等标签的一类书。
记得大二那年学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未见到老师,同学们久开始热烈讨论:
老师对这门课要求严吗?
期末考试是开卷还是闭卷?
这门“哲学课”考试好过吗?
......
可能现在想想觉得有些好笑,不过用来描述我们当时的心理真的是切中肯綮。
因为我在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突发想了解一下该类书籍的借出率。果不其然,学校的图书馆这类书籍的借出率从来都是”稳定”的,甚至可以忽略。
我是物理学专业,和哲学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却是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的源泉。
由于世界的某些事物是既是看不见也是摸不着的,所以我们在事物出现概率的偶然性中大胆地猜想和假设,然后加之方法论和实验去验证,从而得到必然性的结果。
这是一次《量子力学》专业课上,量子力学的老师对我们说的一段话。
是的,物理老师用哲学的方法论给我们解释了这门课的意义。
之后我还特地在图书馆查找了一本相关的书籍——《物理学和哲学》,在那里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也是第一次尝试把物理和哲学联系起来。
以个人的体悟,读哲学类的书籍,会让我们学会用抽象思维去思考问题,其次在不断的大量的学习中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总结学习的方法论。
当然现在自己不过是尝到了一点点“甜头”,至于是否真的有用得你自己去尝试。
老子有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作为哲学入门者,这里不敢随意推荐。
只推荐看过两本不错的哲学入门,不登大雅之堂:《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苏菲的世界》。
2.历史类
我初中时候最差的就是历史,也是我认为最没用学科之一,固执认为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你看美国就是一个只向前看的国家,不照样成为一方强国?
哈哈,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读历史类书籍的意义是让我们在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替中探寻, 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探察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这是我大学期间读这些书最大的心得之一。当然现在对于历史我仍旧是保持“敬畏”之心。
推荐书籍:《潜规则》、《血酬定律》,两本都是吴思著,挺有意思的两本书,作者用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解读,很有趣味。
3.小说类
小说是最受大众尤其是学生欢迎的读物,但是大多数只是把它用来消遣休闲了,似乎看起来也是无用的东西。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些经典的有营养价值的小说,没有一句话是“废话”或是“无用”的。
故事情节之间的互相铺垫,鲜明人物的刻画,明暗线的穿插等等,这些看似“无用”的书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效益需要你自己去体会,暂不做评论,让时间来解说吧。
关于经典的小说可以推荐的有很多,以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解读相信你也会受益匪浅。关于如何阅读和选书的一些建议可以看我读书笔记专栏的的一篇的文章——即使爱情也没法像它让我们觉得可以如此新奇。
我自己的方法是顺藤摸瓜,如果你喜欢一个作者或者一本书籍,看看该作者有哪些其他的作品,书中出现过哪些链接的书籍,或是这位作者喜欢的有哪些作家,可以尝试去“连接性阅读”,一般来说也是你喜欢的。
当然阅读最好的建议是不给任何建议,仅是个人的些许经验之谈。
罗素说:爱,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我想这正在让阅读这【无用之用】的事变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我也一直相信这是大学期间“最有用”的一笔隐形投资,“无用之用乃是大用”。
大学期间,知识积累不仅仅只是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百科阅读方面。一本好书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视野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