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能能的诗(二)

给能能的诗(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的冬至,不过是个普通的节气。在唐代,冬至却是个至关重要的节日,其地位仅次于过年。唐朝人称冬至为“亚岁”、“小岁”,官府休沐七天。

为什么冬至节这么重要呢?因为在寒来暑往的四季变换中,冬至是个特别的日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抵达南回归线,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在这天,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最长,通常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但是从这天开始,阳气逐渐增强,万物开始萌发,这就是唐人说的“冬至一阳生”。

晚唐有个十分靠谱的皇帝,唐宣宗李怡,这个人的故事,稍后妈妈再讲给你。今天要说的是宣宗大中十年有个登科进士李郢,这个人不算很有名,但是他和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贾岛都很熟,经常在一起写诗唱酬、互相点赞。全唐诗里收了他一卷诗。今天妈妈要给你讲的是其中这一首。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蘋洲见忆》唐 李郢

白蘋亭上一阳生,谢脁新裁锦绣成。

千嶂雪消溪影渌, 几家梅绽海波清。

已知鸥鸟长来狎,可许汀洲独有名。

多愧龙门重招引,即抛田舍棹舟行。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日白蘋洲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应该是这个寒冷萧瑟的日子里难得的充满阳光的一首诗。《唐才子传》里有一段对李郢的评价:“郢工诗,理密辞闲,个个珠玉。其清丽极能写景状怀,每使人竟日不能释卷”。其实也不算夸张。

另有一位李姓诗人,也有一首冬至日即景诗,最能读出古人眼里的冬至情怀。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 北宋 李昉

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离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李昉生于五代后唐年间,后汉时登进士第,后周时为翰林学士,唐末五代那段历史比较混乱,妈妈有时间再给你详细讲。到北宋初年,入中书省,两度拜相。李昉为人宽厚温和,在相位时小心谨慎,没什么显赫的名望。但死后却得了个文贞的谥号,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在宋仁宗赵祯之前,文贞是文人最高的谥号,仁宗之后为了避皇帝讳,才把文贞改为文正。能得这个谥号的人,必是经天纬地、博文多见、清白守节、大虑克就。

单看这首诗,首联平起,并不惊艳,却是最会作诗的人的写法;颔联、颈联工整端丽,情致盎然;尾联收得极其自然,没有刻意拔高,足见此人行事低调,四平八稳。返璞归真,是内心有大丘壑之人。

这两首诗都是冬至诗里比较乐观的。难得杜工部也有一首不那么悲观的冬至诗。

《小至》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是指冬至日的前一天。这首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这首诗很不错,但是在杜甫七律中算不上最好的。至少同李昉这首相比,不论是立意还是工巧,都不占上峰。杜甫诗名远播,做官却远远不如李昉。而李昉如果不是两度拜相,其诗作可能会流传更多。我们有时间可以再研究一下李昉其他的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能能的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