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一所二流的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日,因苏宁校招涉嫌歧视二流院校的新闻又引发了全网对于二流院校的讨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0月12日,微博认证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乐云说:2017年10月12日,有学生反映,苏宁校招负责人在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招开宣讲会,宣称管培生只要985/211,广工和广技师都是二本院校。此外,该负责人还面对现场广工学生说过一些不太妥当的话,实在有失苏宁世界500强的颜面。在广工主场,苏宁竟然如此失格、失礼,强烈要求苏宁集团向广工郑重道歉!
随着事情的不断扩散和升温,苏宁被迫做出回应,并于10月13日递交了一份公开致歉信。信中提到:今晚校招现场,我司现场工作人员未能深刻理解公司招聘策略,在管培生引进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定位等方方面存在误读。由此给广工师生带来的伤害,深表歉意。针对此次校招现场员工的错误言论,公司获悉后,当即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免职。
此事虽以一封公开道歉信就此结束了,但这类名企拒绝招聘二流院校学生的“职场潜规则”其实由来已久,且并未因此而有所改观。
我想,很多二流院校的学生看到这则消息后,都会被莫名地扎心了。因为这一切都在强化一个现象:二流院校的二流学生,标配的就是二流的工作、接触二流的人群、过二流的人生。
-2-
作为本科毕业于二流院校、毕业那会还跑去苏宁校招会结果被拒绝面试的我,看到这则新闻,更是感同身受。
大二暑假,我曾在南京苏宁的呼叫中心做过两个月的实习生。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世界500强企业——苏宁。在做岗前培训时,我注意到隔壁培训室和园区篮球场上经常聚着一批身穿职业套装的人,于是我便开始咨询公司的老员工。
后来,我了解到那是苏宁的“1200工程”,是苏宁内部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引进和培养人才最多的专项人才工程。而1200梯队面向的也都是211或985院校的应届生,与“双非”院校的学生基本是无缘的。
毕业季,关注到苏宁在大学城有招聘会,于是,我便带上简历去参加面试。在宣讲会现场,苏宁的HR当时直接说道:非211、985院校的学生,就不要给我们投简历了。
我当时偏不服气,就采取了霸面的政策。于是,我跑到面试区,把手上的简历递交给了HR。HR看了一眼后,笑着对我说道:我们此次招聘的是管培生,不接受非211、985院校的学生。不过,你可以尝试向我们的门店投递简历。
于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霸面就此告败。
走出面试区时,我差点哭了。一边痛恨自己为什么不在高考时再努力些,一边也在质疑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努力。
-3-
读一所二流的大学,难到真的就只能找一份二流的工作、拿二流的薪水吗?
在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Top10的院校是这样的:
所谓一流的院校是211、985,一流的薪资是8K以上。但二流院校的学生真的就只能拿3K的二流薪水吗?
我想答案是否的。比如16届毕业于二流院校的我而言,被苏宁惨拒后,我找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就在6-8K,半年后,内部转岗,薪资是8-10K。
当然,这些只是我朝九晚五的工资,还不包括作为斜杠青年的我业余写作、接策划案的收入。
我们不得不承认:能考上名校的人,总体都是非常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读一所二流的院校,也意味着我们曾经在高考这条路上已经被甩出了一大截。但如果上了一个二流的学校还付出二流的努力,那你这一生可能就真的是二流的人生。
-4-
这段时间,有篇文章在网上疯传,叫《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文章的作者就是一个三本院校毕业的,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作者在文中说:在北大,经常被问及本科院校,因此常常弄得空气突然安静了起来、自己也是一脸尴尬。
还记得,作者在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样热爱它。我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数典忘祖。
其实,毕业后,你会发现:高考所能决定的是我们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不能决定我们要过怎样的一生。真正能决定你接触什么样圈子、拿什么样薪水的是你对于自己的定位以及为之所持续付出的努力。
比如知乎大V恶魔奶爸,就是三本毕业的,但人家现在也混得风生水起,从HR跨界英语、自媒体,俨然成了一个超级个体的存在。
-5-
人生的精彩之处便在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综合那些从二流院校逆袭的个体案例来说,作为二流院校的学生,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过上一流的生活,我认为至少在大学期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主动屏蔽二流的圈子,积极寻找并融入一流的社群。
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行为主义者J·华生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决定论”,肯定了环境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作用。人对于环境的主动选择,其实就影响了个体在后期发展上的差异性。
即使是一所二流的大学,也一定有群积极努力的人。主动远离那些颓废、迷茫的圈子,多去图书馆、自习室,多参加有意义的社群活动,结交一些有益的伙伴,提高自己社交圈的质量。
保持思维的活度,多寻找一些优秀的平台去实习。
阅读和交流,都是保持思维不断更新的好方法。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并主动思考、总结,把书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如果还学有余力,非常建议大家要擅用网络,去链接一些优秀的人或者平台,向他们学习、跟他们一起做事、成长,即使是免费的也要抢着去做,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因为抢事情就是抢成长,更何况他们还能免费带你入行。
不断迭代自己的知识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个知识型、学习型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单一化的。虽然我们所学的专业只在一个领域,但我们的学科视野却不能因此被局囿。
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明确及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外,还要不断迭代自己狭隘的知识面,让自己拥有知识跨界的能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我们可以是二流院校的学生,但不能因此就给自己配备二流的努力和二流的人生。
最后,还是那句话:正因为我们是二流院校的学生,所以才更要付出一流的努力、过上一流的生活。
-END-
我是独舞,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