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模型的胜利,命运的悲哀(三)

在前面两节中,我已经用四个模型来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Gym-Pact能风靡美国取得成功。第二个,为什我邯郸学步,Gym-Pact变成stu-pack模式以后却无人问津呢?

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模型其实就是一个黑箱子,我们不需要知道他推导、运算的原理,只要从一头输入初始状态的参数,然后从另一头我们就可以知道结果。

用模型化思维来思考的最大好处就是:模型已经帮我们省略的过程,只要看到开头,我们就可以知道结果。

不过,这同时也是命运的悲哀。导致失败结果的因素,从一开始就已经种下。

就像我设定的stu-pack学习模式,不在于学习过程多么有趣,不在于设定的目标多么远大,一旦陷入了“现状偏差”和“预期理论”这样的模型中,那么结果自然已经呈现在我面前。

不过我不是一个向命运低头的人哦!挑战命运,改变命运,甚至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不是每一个人所希望拥有的力量么。

模型告诉我,初始的状态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一切过程的努力都是徒然。但是如果我们来改变初始的参数,那么结果必然会大不一样!

要改变这样的模型,我应该做哪些调整呢?

这里又要提到两个个模型:一个叫“起立鼓掌”模型,一个叫“临界点”模型。

起立鼓掌模型告诉我们,一场舞台剧,总会有人鼓掌,已经鼓掌的人会引发更多的人鼓掌,最后发展到全体鼓掌。

而临界点模型则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的爆发都有一个临界点。就像氢弹爆炸,如果初始爆炸当量达不到临界点,那么就只会是一次普通的化学反应。一旦初始当量达到一定的阈值,原子之间才会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毁天灭地的能量!

尽管“起立鼓掌”模型和“临界点”模型实质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是渐进式的,一种是爆发式的,但是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我需要一个能引发燃爆的火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要寻找种子用户。一旦有了种子用户,生根发芽,那就具备了起立鼓掌模型还是临界点模型的初始状态!

结果~~~~~~~~~

哈哈哈哈~~·

正当我为自己用模型化思维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的时候,一直在群里默默不语的@秋叶 冒出了一句:

你的分析都是错的!

错的?错的?怎么可能?我用的模型错了么?我的思维方式错了么?还是其他什么我不知道的错误?

因为你的规则设计太复杂。

根本没有人能看完看懂。

所以也就没有人参加了!

我无言。

突然又想到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全球顶尖日化公司,为了解决生产线上肥皂包装问题,请来了一个专家团队。这个包装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流水线自动作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空包装盒的情况。

专家们到来之后,连续几周对出现错误的概率进行了统计,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方程,升级了软件系统,又为流水线添加了重力、透视等传感器,耗费了上千万的预算,终于成功地将错误率降到了满意的范围之内。

远在中国,同样一家日化企业老板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对流水线的线长说,给你三天时间,否则走人!

于是线长搬来一台大功率的电扇放在流水线旁边。所有的空盒子都被吹跑了!

好吧,其实模型化思维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模型都是错的!”

威哥要添上一句:如果你没有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


更多关于我们猫屎咖啡馆模型化思维的激情脑洞,请关注我们的“模型化思维”专题。

想加入我们猫屎咖啡馆模型化思维研习班,

请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InfoVision.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模型的胜利,命运的悲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