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程序人生

将人脑与计算机类比,相信大家都已不再觉得新奇和陌生了。借助这个类比,今天想聊聊影响我们日常行为决策中的一个有趣话题——我们的程序人生。


我们的程序人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本能

就像计算机都会预装操作系统一样,我们也都被预装了一套行为机制,那就是本能。比如,小孩生下来就懂得吃奶;觉得有危险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感觉脊背发凉;等等。


我们的程序人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能是生物在大自然演化过程中,逐渐写入各自DNA里的东西。所有本能都可以归结为两个点:生存和繁衍。人类也是如此,正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才让人类得以存续。但是人类之所以能居于生物链顶端,却又是因为我们的先祖克服了部分生物本能,从而在演化中不断发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就源于对本能的拒绝这是一个“产生本能-存续-反本能-创新-固化成新本能-存续”的循环过程。

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习惯”是本能的一种吗?

2.习惯

相较于本能而言,习惯往往是后天形成的,个体化色彩比较重;我的习惯,你不一定会有。习惯,是我们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与周围环境交互,主动向大脑中去编写的自动运行的程序。既然是各自主动发起,那么每个人因所处的环境不同,习惯也就自然不同。

养成习惯,就像程序一样可以随时启动调用,有很多好处。比如,做事会很快,不用多想,不会过多耗费精力。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达到了非常熟练的自启动模式,即通常所说的潜意识状态。

3.观念病毒

除了本能、习惯以外,我们的操作系统中,还有一种程序,它是被外界或潜移默化、或强行写入的,这就是《人类简史》中提到的一个概念:观念病毒。不同于洗脑,后者仅仅是相当于卸载程序,而前者则是写入程序。

在这里,观念病毒,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形容它如病毒般的繁衍、复制。一般来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都是需要制造观念病毒才能达成的。很多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宗教等都是如此;你对某个品牌的趋之若鹜,可能也是它造成的,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在运用观念病毒打造品牌效应。

病毒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病毒失去识别和抵御的能力和愿望。比如,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当你在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确实是“你”吗?

4.小结

在大脑操作系统中,我们每个人的程序都有所不同。这些程序,操控着我们的行为;但操控这些程序的,是谁呢?真的是我们自己吗?……是不是细思极恐?

我们的程序人生_第3张图片
我们大脑里都有一个程序开关

佛教里有个小故事,说有个乞丐在街头要了十年的饭,一直坐在一个箱子上,却从没打开过箱子,直到有人提醒他打开箱子,才发现里面全是金银财宝。

事实上,通常所说的“潜意识、习惯”不能称作是本能,而只有在演化过程中被写入基因组里的“潜意识、习惯”才能被称为本能。也就是说,形成本能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也许是一代,也许是好几代。

大多数我们能感知到的潜意识或者习惯,是我们作为个体的感官记忆,这个很容易习得,如:肌肉记忆、味觉记忆等,也就是记忆或者意识驱动,而本能是更深一层的驱动机制,也能被感知甚至习得,但非常非常难。就像坐在宝箱上的乞丐,他乞讨的行为是源于习惯;但他屁股下面的宝箱是更底层的东西,很难被感知到。所以,本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更为重大和深远却又不易被察觉。

还有第三个因素:环境。抛开周围的环境因素,本能和习惯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适应当下环境形势的就是好的。过去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缓慢,几代人演化下来的本能是经济又简单的报警系统,能很好地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但随着技术进步,生存环境呈指数级发展,很多有用的机制在时间上不足以形成新本能,原先的本能又越来越多地无法适应,从而成为我们当下创新发展的阻碍。因此,环境因素决定了当今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反本能,创新求变

如何去感知本能,并做到反本能,这就需要用到元认知能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前面的一篇文章《你的命运,你做主!》。

我们的程序人生_第4张图片
认知升级

与本能、习惯不同,观念病毒是外界施加的,相对比较容易能识别出来。只要能意识到周围的观念病毒,我们就会有基本的清醒和反思能力。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商家其实也在改进观念病毒的底层代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消费者习惯,有些甚至能直击本能。

我们的程序人生,就是不停地在博弈,与潜伏自己内心的本能、习惯,与外界不断升级的观念病毒。


END.


我是徐彦超。

企业级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实践者。

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领域。

看完我的文章如果有帮助,别忘了关注、转发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