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09 文献笔记_ 吴继峰. 英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动态发展个案研究.现代外语.2017(3)

摘要  

对美国某大学,1名英语母语者汉语作文的词汇、句法的动态发展,进行为期一年的34篇作文的跟踪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采用移动极值图、去趋势化、蒙特卡罗模拟、再抽样技术、移动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

1. 学习者在词汇变化性、复杂性、句法复杂性和语言准确性,四方面,呈现跳跃式、阶段性和非线性发展的特点。发展中存在高峰和低谷、进步与后退的交替。

2. 学习者语言知识内部各维度发展并不同步,词汇和句法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支持关系的转移。这反映了词汇和句法子系统的发展,对认知资源的不同需求。

可见,英语母语者书面语发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变异性。

引言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界受到关注。

相关实证研究刚起步。

国外:1)纵向跟踪某一位。如:Verspoor2008  Spoleman &Verspoor 2010……

           2)对比不同学习者个体的语言发展模式,历时考察两名或两名以上学习者的语言变化情况。Larsen Freeman(2006) Baba & Nitta(2014) Chan et al. (2015)

          3)传统均值分析法有局限,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有优势

国内:集中在英语学界。

          1)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考察语言某一子系统(词汇/语法)的发展变化。郑咏滟(2015)江韦姗、王同顺(2015)  王海华等(2015)……

          2)基于动态系统理论,从整体上观察英语二语者词汇和句法的发展变化。

           汉语学界 (尚无)

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

1)1年内,该学习者汉语书面语的词汇和句法4方面发展有何变化?(词汇变化性、复杂性,句法复杂性和语言准确性)

2)词汇和句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什么关系?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34篇议论文,教学周20周,每周一篇(考试周除外),非限时作文。

对文本逐一进行分词、词性标注以及字词频率统计。

找出学生的错误并改正,将所有错误进行归类,以便分析学生的语言准确性。

测量维度和工具

词汇发展:词汇变化性、复杂性

句法发展:话题链数量、链中平均分句数、零形成分数量。

1. 语言准确性:

每篇作文中无误小句数与小句总数的比值。

2. 词汇:

【1】词汇变化性

指标:Uberindex: U =……

词汇变化性是指在写作中使用多种不同的词如同义词、上位词和其它关系的词,而避免重复使用某些词(Read 2000)。

【2】词汇复杂性

指标:

词汇复杂性,指在写作中选择使用更适合主题的低频词,而不是选择日常的普通词汇,使用技术名词、术语和其它各种有特点的词来精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Read 2000)。在本文中,指每篇作文中使用《等级大纲》)中丙级词、丁级词及《大纲》未收录词的type总数占每篇作文type总数的比例。

【3】句法复杂性

指标:

话题链数量

链中平均分句数

零形成分数量

具体操作:

【1】控制文本长度:每篇作文仅分析前220字。如果切分处T单位或话题链未完结,切分往后顺延。

【2】计算每篇作文中的话题链总数、零形成分总数,计算每篇作文中话题链的平均分句数;

动态系统理论

移动极值图、移动相关系数图、去趋势化、蒙特卡罗模拟、再抽样技术。

研究结果

1. 词汇变化性

2. 词汇复杂性

3. 词汇变化性与复杂性的交互关系

4. 句法复杂性

5. 词汇发展和句法发展的交互关系

6. 语言准确性

讨论

1. 发展特点: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观察的大部分变量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学习者语言系统很大程度上的变异和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动荡,高峰和低谷、进步和倒退并存。

三种典型发展路径:

第一种,不断进步。

1)前半段进步幅度较大,后半段进步幅度变小,趋于稳定。

例如,词汇变化性U值,在前半段增长幅度大,最大振幅达到14.77,在第5次和第18次出现了两次高峰值,但在第19次之后,学习者词汇变化性的U值进步幅度变小,带宽变窄,逐渐趋于稳定。

2)整个阶段一直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例如,话题链数量和零形成分数量即使到了中后阶段,增长幅度仍然很大,这是因为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类型特点的掌握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汉语是话题突出型语言,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Li & Thompson 1981),在不同阶段随着各类句法结构的不断出现,学习者逐渐深化了对英汉句法类型差异的认识,所以话题链数量、零形成分数量等指标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第二种,下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不稳定的,在使用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组织和重构。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个动态子系统会停留在某个状态,即吸态(attractor states),需要更多的能量摆脱“吸态”继续前进。

例如:在第14⁃16个文本中话题链数量都是2,一直处于吸态,在第16⁃17个文本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话题链数量增加,但是在第17⁃20个文本之间又进入了另一个“吸态”。

语言的发展就是从一个“吸态”到另一个“吸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非线性变异,在各个层面都有增长和损耗(李兰霞2011)。

第三种,某项语言知识不稳定,一直处在动荡变化之中。

例如“把”字句,在初级阶段泛化,中级阶段,回避。高级阶段,常用语义

类型情况良好,其他语义类型情况仍不理想,一直是困扰汉语教学的难题(黄月圆、杨素英2004;张宝林2010)。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把”字句本身的复杂性、显著性、输入频率、汉外句法类型差异等因素有关。

2. 词汇、句法不同维度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1)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当话题链未出现之前,词汇复杂性呈现增长的趋势,而当话题链开始出现时,词汇复杂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有力地支持了Skehan(1998)的竞争假说(Trade⁃off Hypothesis),即人类的注意机制和大脑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学习者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均等地分给语言的不同子系统以推动其共同发展。但是,一旦词汇和句法的子系统成熟并达到自动化,二者就不存在竞争关系而变成同步发展。换句话说,语言子系统的交互作用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Chan et al. 2015)。

2)不同维度可能存在共同发展的特点,这可以用动态系统理论的“关联生长点”来解释,即能够互相支持对方发展的生长点。与没有关联的两个生长点相比,有关联的两个生长点消耗的资源更少。

例如:该学习者词汇变化性和词汇复杂性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词汇变化性的局部峰值和词汇复杂性的局部峰值呈现互相支持的关系。这两种变量可以看作“关联生长点”……。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该学习者的词汇变化性、词汇复杂性、句法复杂性和语言准确性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发展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跳跃式、阶段性和非线性发展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峰和低谷、进步与后退的交替。此外,学习者语言内部子系统各维度发展并不同步,在词汇和句法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竞争⁃支持关系的转移,这反映了词汇和句法子系统的发展对认知资源的不同需求,学习者语言发展存在动态性和变异性,变异是发展的驱动力。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

1)没有记录被试每次完成作文的精确时间,所以无从考察学习者书面语的流利性。2)跟踪时间较短。3)没有考察身份认同、文化适应等因素对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影响。


个人感悟:

用几个测量工具+指标,对文本进行标注、计算。分析数值。

全文没有举例,因而对指标的解释力不足以令人信服。

研究结果,过于概括,不具体。

还需要多看作者的其它几篇论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170809 文献笔记_ 吴继峰. 英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动态发展个案研究.现代外语.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