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你还在逼一条鱼爬树吗?

致父母:你还在逼一条鱼爬树吗?_第1张图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是,如果用会不会爬树来评判一条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都会不屑一顾:谁会逼一条鱼爬树呢?可是,亲爱的父母们,多少人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啊!

看电视节目《诗书中华》十分感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喜欢诗词歌赋的普通人,在从事着与诗意无关的工作。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活泼开朗,喜欢主持和朗诵,却读着让人大跌眼镜的专业——核物理,而且已经是一名博士生了。问其原因,她妈妈是一名工科生,全家从事的都是工程方面的工作,因此不顾女儿的兴趣爱好,替她选择了这个专业。

这时主持人问嘉宾钱文忠:“如果你的孩子选择的专业不合你的喜好,你会怎么做?”钱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无条件支持孩子的选择。那是他/她的人生,后悔也让他/她自己后悔。”

听了这话,女孩的妈妈嗫嚅道:“我们的选择是有点对不住女儿。”而女孩子也眼泛泪花地表示:“我还可以从事主持的爱好,现在也喜欢自己的专业了。”

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有谁知道女儿求学路上的苦闷、无奈和愤懑呢?有谁能体会理想与现实之间撕裂的痛苦和悲哀?被别人哪怕是最亲的父母决定的人生,能有最本质的愉悦吗?恐怕只是否定的感觉吧。

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气质。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迷失在随大流的教育方式下,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道路去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们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世人的普适标准去要求孩子,根本没考虑过是不是适合他。

好的父母,有知识有文化懂教育,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培养兴趣爱好,适时帮助孩子发挥所长,实现他们的理想,在更高层次上给他们自由。

如著名建筑家林徽因的一双儿女都没有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儿子梁从诫是著名环保人士,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女儿梁再冰一直担任新华社驻外记者直至退休。

可惜,大多数中国父母,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就凭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规划出一条貌似稳妥的道路,逼迫孩子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能出半点差错。

核物理博士的父母,不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吗?也正因如此,多少悲剧一再上演,多少孩子苦苦挣扎,或最终妥协,或自暴自弃,或另寻出路,可浪费的时间精力还有宝贵的青春年华,是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以自己的理解去定义和塑造孩子的成功,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每周带女儿上画画课都要横穿大半个城市,牺牲宝贵的午休时间,可我却甘之如饴。

原因无它,寻求被表扬的快感。每次课后老师都会点评画作,而女儿的画作,每次都在优秀之列。学素描短短几个月,她已经有作品被贴在墙上作为优秀作品展示了。这时候,作为家长,特别骄傲和自豪,这些奖赏远远超过了带她画画的疲劳。

不得不说,当初吵着学画画并坚持至今的女儿,还是有几分绘画天赋的。这也成为她把画画作为首要兴趣的源泉。

而弹钢琴,虽然坚持了五年之久,但女儿始终不喜欢,即使买了钢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我还是和她一起决定放弃弹琴。而她,不仅没有惋惜,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兴趣爱好的坚持,与天赋、与能力密切相关。一直坚持错误的方向,起到的只能是“南辕北辙”的作用。

放眼望去,如今的年轻人,背离自己的专业,跟随内心的声音,选择兴趣作为终身职业的越来越多。

电视节目《朗读者》中有个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女生,放弃了直博的机会,成为音乐剧的专职翻译。采访中她说道:“虽然当时很多人觉得放弃了挺可惜的,可是我并不后悔,如今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感觉自己挺幸福的。”

还有前不久比较轰动的新闻,美女学霸——2006年内蒙古的高考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读完清华北大建筑系,却没有从事建筑行业,反而遵循自己的兴趣,成为了一名游戏主播。

她从自娱自乐分享自己的爱好开始,到真正把它变成事业,又到成为人气女主播,真的就像导师告诉她的那样,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你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

当天赋匹配兴趣,兴趣吻合工作时,人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辛苦。因为喜欢,所有的坚持就不是痛苦的勉强为之,而是快乐的坚持。

人各有其能,不能绝对和别人比相同的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空间,定位好自己的方向,就可以取得不凡的成绩。

作为老师,时时碰到学生对我诉苦:“老师,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已经很努力学你的专业课了,可还是学得不太懂,希望您考试的时候高抬贵手啊!”“老师,我这周的演讲内容是心理学,当年我老爸非要我读这个专业,说好找工作。可是我喜欢的是心理学,没办法,只好读呗。好在快毕业了。”

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总是觉得好无奈:我可真是理解这些孩子,这不也是我的心声吗?当年父母的意志和学校的风气促使我高中选择理科班,高考后选择工科,大学毕业仍没有勇气换到我喜爱的文科专业。

一直在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总得面对自己技不如人的打击,不能不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么多年过去了,父母的选择还是没有变,还是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逼迫孩子读着不适合不喜欢的专业。

说说容易,真正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功利至上。

一次看新闻,讲到中医热带动了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就业前景。我心头一动,赶紧劝女儿学中医。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行,我要当服装设计师或舞蹈家的。”“可是中医好就业啊,不辛苦赚钱又多。”“任何行业做到上面都可以赚很多钱。喜欢的事情,我可以一直干下去。不喜欢的事情,我一分钟也不想干。”

十岁女儿的这一番话听得我目瞪口呆:这让屈服于金钱和地位而放弃初心的成年人,情何以堪啊!

孩子的心永远是赤子之心,真实反应所思所想,其中不乏至理名言。反而是成年人,被利益、名声、安全感、稳定性等外在条件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这真是可悲可叹。

当父母是一种修行。

父母的眼界,往往决定了孩子人生的边界。父母的使命,在观察,在鼓励,在放飞!与孩子一起寻找到自己的兴趣,以此为基础,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重重困难,走好人生的道路,从而避免出现“逼一条鱼爬树”的荒唐事情发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育儿路上辛勤付出的各位父母能明白这个道理,成为儿女人生路上的朋友和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父母:你还在逼一条鱼爬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