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不错的文章,逻辑清晰,文笔流畅,启发性很强,大赞。于是迫不及待地将其发给了身边的朋友分享,并附上了感言,意犹未尽。
“太长了,没有耐心看,直接告诉我内容说的是什么吧,谢谢!”朋友闪回了我的信息,也闪了我的腰。
我有点不甘。“噢,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最好能自己看看!”
然而,其实,我很想对他说。
骚年,我分享的这一堆有着偏旁部首的方块汉字,并不是一本使用说明书,而是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且是篇好文章。
既然是好文章,除了旨在传递某些想法和见解,更饱含着内涵。这种内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汹涌波涛。
而这些别人都没法告诉你,这需要自己去阅读,自己慢慢地,咂吧着嘴地去读,细细品读,并体验。
因此这必定不同于产品使用说明书,它没有唯一遵守的方案,也不会给出绝对客观的标准答案,它不会标明哪个是你必须按的那个键,哪个是不该碰的那个钮!如此,一目了然。
而我们似乎很热衷于这么一种一目了然。
也许明确才能让我们在苦逼的生活中找到安全感吧。要知道在本就苦逼的生活中还懵逼地活着,着实想想都惨。
所以急需一本说明书,简洁,通透,全是答案,那比配把万能钥匙都爽。想用哪把用哪把,想拿什么都能拿…想到这儿都能笑出声儿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直截了当?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事儿了。
于是一门心思地去找一本生活的使用说明书,只需照着葫芦画瓢,就可以对付来自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各种刁难。
于是寻求一本爱情宝典,听完别人的爱情故事迅速得到爱情;寻求一本成功秘诀,读完别人的成功秘诀马上变有钱;寻求一本成长指南,看完别人的成长指南放下书就能成长。
我想要的东西,信手拈来,都可以迅速地如愿以偿。
这仿佛找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开关,只要轻轻一碰,就指到擒来,再轻轻一按,就如我心愿。不费心思,不花时间,省去中间,直抵终点。
然而,愿望时常很丰满,生活总是很骨感。
越是急于求成,结果越是欲速不达。越是想简单,越是不简单。
各种宝典,各种招数,各种秘方,信手拈来时,却时常发现,同一份菜谱,等你支起锅,轮到自己去做,既没忘记放油,也记着放盐,做出来的味道却总不是那么回事儿,总是难以下咽。
熟悉的配方,却总是调出不一样的味道,别人麻辣酸甜,你却“苦”不堪言,这让人茫然。
对于需要通过自己去体会体验的东西,结果往往就会这样。除了听别人说,更需要自己练。
有时,我们会收到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当我们读到一篇关于反对溺爱孩子的文章时,没过两天,很凑巧又读到一篇大V撰写的抵制虎爸虎妈的批判檄文。
溺爱篇里的孩子,无法无天,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各种熊,制造各种麻烦,这严重影响人格发展。
严厉篇里的孩子,言听计从,没有自由,没有自尊,胆小怕事,缺乏创造,各种刻板,没有主见,这严重影响人格发展。
两边的观点都是有理有据,金玉良言。
如果你是一直反对溺爱的家长,坚信棍棒出孝子,严厉出真知,当读到这篇讨伐严厉管教的檄文,你会做何感想,如何判断?
如果你是一贯信服权威的家长,面对两篇文字,论调截然相反,危害却都非同一般,这其中的矛盾,你又会如何去决断?
当然不会去靠抓阄决定一二三。
如果你只寄望于一本说明书的指导,这定会让你产生迷惑,很自然地纠结于大道理,及是非评判,从而不知道该如何去选。
可以想象,当我们只去机械操作,缺乏带入感,只是一味仿制,那出来的往往都是赝品,难有一件是真品,属于自己的真品。
习惯寻求使用手册,习惯信手拈来,习惯一劳永逸,一味期待直截了当的结果,结果就是什么都知道,臣妾还是做不到。
对于同一个问题,当你读到千差万别的版本时,仍执着于那个答案,执着于某个标准或说法时,往往是期望自己可以不用去为那个结果负责。你看我都按照说明书上面的去做了,这可不赖我。
当我们不愿自己做选择的时候,那只有靠生活的教训来选择。这时候还是需要自己去思考那个答案。无论如何,终究只有你自己才是一切答案的来源。
需要自己去担当的时候,可以不用去担当,需要自己去承受风险的时候,假装闭上双眼。但是谁疼谁知道,如果希望抽离就能搞好生活,恐怕只会被生活搞了。生活毕竟是自己的,这没法绕过。
每个不同的个体,前世今生,毕竟不一样。我虽然告诉你的观点都是同一个,但每个人从中收获却各不相同。不同的灵魂相撞,目的不是要用一个撞倒另一个,一个说服另一个,而是一个感染另一个。
而想要收获,就需要自己去选择,需要自己去琢磨,需要自己去体会我究竟属于哪一科。毕竟,亲爱的你还是需要亲自去生活。这个没法偷工减料。
说明书的功用在于简明实用,给出确切方案。而人的一生,无论是奔波向前,还是漫步云端,都不应该仅仅限于寻找某个方案,也许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方案,也没有什么答案。要的只有感知和足够的体验。
面对体验,即使你做不到心中有沙滩和阳光,哪里都是夏威夷海滩,但也不必望穿秋水,钟情于那一本生活使用说明书。如果那样,错过的将不止沙滩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