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秦腔》

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贾平凹,但直到大学毕业都没看过他的书。

大学期间,有段日子喜欢上了乡土文学,于是就读了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写的《白鹿原》。这两本书是我迄今最喜欢的乡土文学作品。我因为这两本书,对陕西的黄土地无限向往,去年辞职后特地去西安感受了下渭河平原的风土人情。游玩归来,就思量着再看看其他陕西作家的书。恰巧,贾平凹也是陕西作家,然后我就看起了他的《秦腔》。

这本书前前后后看完,约莫着有半年之久。前半本读的很慢,书中写的尽是些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农村人生活日常。我对此提不起太大的兴致,书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看。然而,书的后半段叙述全然是和前半段珠联璧合的。读后半段,我越发体会到前半段的日常琐事描写,是为了奠定整本书的基调,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打动读者。贾平凹循循善诱,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有耐心地读者慢慢沉浸其中,切身体会「清风街」的生活百态,像傻子「引生」一样孤注一掷地傻爱着美丽的「白雪」,像退休老书记「夏天义」一般忠实地爱着长满庄稼的黄土地。

关于这本书,不同读者有不同看法,许多读者可能压根读不进去。然而,在我看来,《秦腔》的的确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贾平凹本人在书的结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摘抄如下段:

我的故乡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风街,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但水中的月镜里的花依然是那些生老病离死,吃喝拉撒睡,这种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农村人或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能进入,城里人能进入吗?陕西人能进入,外省人能进入吗?我不是不懂得也不是没写过戏剧性的情节,也不是陌生和拒绝那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只因我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它只能是这一种写法,这如同马腿的矫健是马为觅食跑出来的,鸟声的悦耳是鸟为求爱唱出来的。我惟一表现我的,是我在哪儿不经意地进入,如何地变换角色和控制节奏。在时尚于理念写作的今天,时尚于家族史诗写作的今天,我把浓茶倒在宜兴瓷碗里会不会被人看做是清水呢?穿一件土布袄去吃宴席会不会被耻笑为贫穷呢?如果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惘和辛酸,可很多人习惯了翻着读,是否说“没意思”就撂到尘埃里去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