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骑摩拜单车上班。
问: 摩拜单车是什么?
答:摩拜单车是一种共享型自行车。
摩拜统一定制的小橙车可以停在路边任何非机动车停车点,一般停在人行道旁白线处。不需要停车桩,不需要公交卡,手机下载APP,扫码即可开锁骑车上路,到达目的地手动关锁即可停止计费走人。
注册账号需要交299元的押金,押金可退。骑车每半小时收费1元。
问:你为什么要骑摩拜单车上班?
答:我的住处离单位接近6km。从出家门到进写字楼大厅,坐公交需要35-50分钟不等,走路(持续快走)需要70分钟。
我喜欢确定性的事情,等待公交进站和堵在路上动弹不得的无奈感会影响一天的好心情,但是走路对于时间和体力的耗费太大,会影响一天的好精神。可能骑自行车会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我会骑自行车,但是已经快10年没好好骑车了,原因很多,包括:买车贵、停车难、防小偷难、丢车心疼等等。骑摩拜单车的单次成本很低,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这么新鲜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产品,有什么理由不试一试?
问:简单描述一下你骑车的过程。
答:出门前,我用摩拜单车APP可以很顺利的定位周围的小橙车,数量非常多,我挑了一个比较近的走过去。
扫码开锁很顺利,但是有一个槽点。在我扫码之后,弹出来的页面上写着“开锁已进行3%”,过1秒变成“8%”,再过1秒变成“15%”,让我顿时就有弃车走人的冲动。赶着上班我就没有截图,转而去地图APP上看待会的行车路线,不一会儿,单车发出了一个声音,我猜测是开锁成功的提示音,就推着车开骑了。
骑五分钟就出汗了。车有点重,上坡蹬起来非常累,平路时感觉车胎的气不足(其实车胎是鼓的),抗震性还不错,不会感觉把屁股颠成七八瓣(也可能是广州的路好)。稍微有点下坡的路,骑起来还是如丝般顺滑的。总体来说,虽然广州的秋晨有阵阵凉爽的风,还是会一路微汗。
为了这次骑车,我上周特地走了一次全程,然而路况比较复杂,中间还是骑错了一段。所幸耽误时间不长。
这一路上,我穿过了一个立交桥底,遇到过两次四辆公交车以2x2矩阵的形式莫名停在路边不动,等了三次超过1分钟的红灯,被突然停在路边下客的滴滴逼停四次,见到了无数辆小汽车停在路边标注的自行车道上。
最终我骑了5km,用时35分钟,花了2元钱。从出家门到进写字楼大厅共计40分钟。
问:全程你的感受如何?
答:这个车不适合行远路,只适合半健身半代步,我感觉骑3-5km正合适。
扫码开锁那个提示文字会让用户感觉很糟糕,虽然花的时间并不长。感觉产品方可以考虑只显示“正在开锁”或者一开始就显示“开锁已进行30%”。无伤大雅的谎言比真实但让人抓狂的“3%”好得多。
广州目前的交通路况骑自行车需要胆大心细,虽然有用白线划出自行车专用道,但对机动车司机而言形同虚设。没有买意外保险的我一路谨小慎微,不和机动车、行人争道,过马路不闯红灯骑斑马线,太窄的地方就停下来推着车走一段。
虽然需要花精力去注意路况变化,但是相比坐公交而言,骑车时人的思维更活跃,所以除了关于摩拜单车的初体验,我还有一些感悟。
当人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时,对同一段路的感受会迥然不同。
长期坐公交的我对广州的路一直糊里糊涂,虽然每天会经过两个区,但是除了公交站名,我对中间这段路一无所知。我想如果一直这样坐下去,过了两三年,我还会是个一问三不知的外地人。
走路时,我只会关注人行道上的情况,听着音乐或者电台,时不时拿手机地图看看已经走了多远,还有多远才能到,不要命的时候还会低头刷一下朋友圈。
然而今天,我既要看着人行道上有没有行人突然横穿马路,也要注意后面会不会有汽车突然开过来停车。歌肯定是没法听了,但是风从耳边吹过的速度感更痛快。我注意到路上还有很多种交通工具,电动车、自行车改装的电动车、只有两个轮子的平衡车、带把手的平衡车。
在等一个漫长的红灯时,我右边有一个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他有些不耐烦,嘴里嘟囔着“这个交通灯肯定坏了吧”,脚下做出预备蹬车的动作,又犹豫了一下,回头看了眼坐在后座上的女儿,转过头继续单脚着地等着信号灯变化。过了几秒钟,红灯转为绿灯,马路两边的人都呼啦啦开始走了。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不同的路,风景不一样,每个人能获取的信息与感受就会不一样。所以那些抱怨年收入12万在北京都不够满足温饱的人,不会注意到,他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到12万块钱。
问:那你还会选择骑摩拜单车上班吗?
答:在找到解决到了办公室依然汗流浃背这个问题之前,我不会骑车上班了。
但是应该会骑摩拜单车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