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悄悄改变的生活

有位作家说过,我们今天所能享受到的便利是任何一个中世纪的皇帝都望尘莫及的,这是时代进步的红利。

文│肇启明

这个端午小长假我宅了两天,然后在家附近转了一天。期间,尝试了很多互联网的新产品。粗略统计一下,外卖配送的龙头“饿了吗”用了三次,58同城投资的上门洗车服务“呱呱洗车”一次,大众点评网的一键买单服务一次,滴滴打车叫车两次。比较善于“计算”的我仔细统计了一下,用“饿了吗”订餐是到门店堂食的六折,“呱呱洗车”初次体验免费,大众点评买单比原价省了接近20%,“滴滴打车”因为返券太给力,基本上是出租车的二分之一还不到的价格。粗略计算了一下,三天时间起码省二三百块不止,时间成本就更不计了。

对于媒体来说,互联网商业创新已经说得太多太透彻了。但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还有待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迈进。每次下班走进小区,十有八九能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的送餐电动车,而顺丰速递、京东的配送员则在小区周边有着固定的配送点儿。很多时候,你刚起床时在这些网店下了一个餐饮的单,还没等洗漱完毕门铃就已经响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没办法不让人惊诧。

有些事物,第一次出现感觉新奇,满目皆是就会觉得平常。依稀还记得苹果智能手机刚刚登陆中国市场的时候。我坐在星巴克店里等老同学(没错,是女生),她拿着最新款的iPhone4手机风驰电掣般地杀到,然后在我用吸管慢慢悠悠地呷咖啡的时候,看她不停地滑动屏幕。然后,我的黑莓手机基本都没敢拿出来。

再后来,苹果手机一代一代地更新,日新月异。国产的智能手机也开始不断地涌现,价格却在不断地下降。我也意识到,科技进化的趋势就是这么迅速到来的,谁都拗不过。

我从黑莓更换为苹果五代产品实属无奈,但更换以后却感觉到无比方便。之前选择性忽视的微博、微信等产品,以及那些我只听过而没用过的APP,都成了我爱不释手的“玩物”,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新闻客户端,我几乎迷恋到“丧志”的程度。一边因为工作需要,一边因为的确是兴趣使然,整个人几乎到了被机器(尤其是与网络连接的)奴役的程度。

但是,在这大千世界里我绝对不是个案。凭我的自我了解,我对科技的后知后觉对得起“科技小白”的称号。我不会自己给电脑装系统,不会给手机刷机,甚至各种团购网站都是在当家的手把手教会的。可是当体会到这一切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便利之后,就越发离开不了。

就在父亲节那天,老妈用我们淘汰的一款智能手机给我发Facetime(面对面聊天又不用付费的手机创新)的申请,我心想这老太太是如何学会我都没有用过的这个“玩意”的。原来,是老家邻居的大哥装了无线WIFI,然后自告奋勇帮老爸老妈设置OK的。科技的春风都能吹进我照顾不到的领地,未来还能放过哪个边陲小城呢?这种趋势是极为可期的,对于传统的改造也将是势如破竹的。

在冷兵器的时代,一个武林大师退隐江湖修炼,十年之后出山,天下无敌手,物是人也不非。还能够比划着跟当年老友喝喝酒吹吹牛。放到今天……,我突然想起了在星巴克那天,兜里揣着黑莓手机看女同学拿着苹果手机滑屏的那一幕。我们彼此看着,应该都是不自然的。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我也立刻去换一部,就这么简单。

很早以前,有些文人担心人类被“异化”的问题。面对工具,面对智能,身体的解放和精神的被奴役是相辅相成的。但总体而言,我并不认同。因为,几乎所有的积极与消极,对于人类来说都是后天的。

有位作家说过,我们今天所能享受到的便利是任何一个中世纪的皇帝都望尘莫及的,这是时代进步的红利。我学不了麦克·卢汉那种预言家:虽然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内心还是想偏不那么样,但现实中又不得不那样。很拗口吧?那就对了。面对科技的进化,我们能做的就是赶紧“妥协”,然后在脑门刻上“互联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悄悄改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