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用奋斗与努力书写人生——“菁英人才”培训小结与感言

转眼已接近十一月末,冬天的步伐已悄然而至,入行的第四个年头也从指间划过。从4月开始启动的“菁英人才”培训计划让今年显得格外充实,让我站在年末的节点回顾时,感觉到沉甸甸的份量,这种份量不仅来自于专业知识库的充盈,更来自于对当前工作认识的再次提升。

趁着此次培训小结,系统地回顾第一阶段的理念及基本素质培训,细细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反思所学所得,大致可将这几个月来的知识划分为综合素养、沟通表达、工作效率三大块,其中不乏有一些在当初一看会发出“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疑问的课程,在嵌入整体理论培训后,竟起到了贯穿与深化的作用,真是令人惊奇。现在将自己梳理的版块记录下来,希望能否在日后时时温顾,并伴随角色变化不断得出新的感悟。

听上去务虚的知识,是全部知识的基石——综合素养提升

菁英培训的第一课是陈欣老师讲授的《银行职业者优良职业素养提升》,给我带来了直达心灵的震撼。事实上,此次授课开启了我对培训班的新认知。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各种兴趣班,似乎都有着明确的“目的”,要么是针对某项测试的突击,比如数学夏令营、英语村,要么是某项特定技能的提升,比如钢琴班、画画班。当陈欣老师娓娓讲述自己从业的经历以及她从中获得的感悟时,她在我的心中似乎笼罩了一层光晕。

在第一堂课的午间休憩时间,也听到了一些类似觉得对目前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没有直接帮助作用的言论,或许在求学、工作的路上,我们都变得过于功利,每一步、每一分种都希望花在我们认为的“刃”上面。技能提升固然重要,但在所有知识里,它也是相对来说最易得的——从我们若干年前还懵懵懂懂,进入XX一段时间后普遍能胜任当前岗位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这一点。

而那些无形的东西——例如坚韧、勇气、智慧等,这些才是组成我们综合素养、同时最终决定我们能走多远、能做多好的根本原因。在开班前我曾困惑,这么多来自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经历和经验的学员,怎样的课程才能兼顾各方需求。第一课以及同样注重基本素养的《完胜在文化》、《银行卓越服务技巧》后,我开始明白,即便我们有着不同的技能,那些看不见的、但最核心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有具备这些素养的人,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好比无数样式各异、高耸入云的建筑,都有着同样坚固的基石。

对XX而言,我们的素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理念就是我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纵然无形,却是前行必不可少的部分。

无形中占到70%的部分——沟通表达提升

“工作中70%的内容都是沟通。”此次培训中,授课老师对“沟通”的重要性阐述使我重新审视沟通这件事。

打电话、发邮件、对话甚至于书面提交的小结、专题报告,这些工作中习以为常的部分,其实都是沟通的范畴,不知不觉中竟占到了高达70%、甚至更高的比例。通过培训,我也意识到,平日里一些工作的不顺利其实也源于沟通的不畅,并开始着手去改善沟通,并以对内、对外对自己平日的沟通作了分类。

对内的沟通是大头,由于岗位原因,平日里与各部门、各支行的沟通不在少数。之前困扰我的一点就是,通知发下去,有相当部分似乎就石沉大海了,需要后期再逐一打电话确认结果,占据了不少时间。通过《洞察人性的管理沟通》,我学会了“沟通-反馈”这一模式,受益匪浅。现在发通知,在明确事项的同时,对工作的反馈时间、反馈要求也做了清晰阐述,虽然不是100%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较之前改善不少。同时,“沟通-反馈”模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会就领导布置的工作,及时给予反馈,让他知道,他布置的工作,我是否已经完成,是否遇到问题,是否需要帮助,共同将工作顺利推进;而对于同事,我也改变了以往“不敢开口”、“自己做做就可以了吧”的念头,将确需同事帮助的工作大胆说出来,事实上,工作上的互动为默契的提升提供了土壤。

作为对外宣传对接口,与媒体的沟通必不可少。《语言表达与商务呈现》对这一类沟通用一句话了非常明了的建议——“简明扼要,直击重点”,在涉及商务的沟通中,不要掺杂多个人情感色彩的语句,用简介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条件与要求,给人留下“职业化”的印象,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在对照自身工作时我发现,身为天生右脑主宰的女性,如若不是刻意训练,很容易在对外沟通中情绪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他人对工商银行的看法。从课后起,我在与媒体沟通前,会先准备一份谈话提纲,包含所要沟通的主要事项,之后才正式联系对方,有效避免了过多情绪化语句的流露。

与时间成为朋友——工作效率提升

“时间不够”几乎算得上所有学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甲了,从入行开始,时间似乎总在“未满”状态,事实上每一次培训授课总有人因为别的事情时间冲突而不得不请假缺席。

然而时间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存在之一,它不会因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疾病、领袖或领导而流逝得或快或慢,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更成功的人,对时间的应用也有着独到的法门,在同样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许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正是时间的稀缺性,以及日后背负越来越多责任与任务的可能性,使时间的利用显得格外重要,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也有所体现,9次课程中有4次涉及工作效率。除去鱼骨图、甘特图、SWOT分析等目标分解及效率提升的应用工具和技巧,时间管理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效率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培训阶段的压轴课程,李冲老师在《时间管理》上讲述的“时间管理四象限”发人深思。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及当前,我都处于李冲老师所说的被“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所缠绕,每天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并且因为时间的紧迫影响了部分工作的完成质量。当李冲老师提问,在完成了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后,是做第二象限的“重要但不紧急”还是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呢?联想到日常工作中,在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后,排在其次的便是那些已逼近最后期限的事情——哪怕它们并不重要。在之后,便已经身心疲惫,开始做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例如过度的放松等,并且工作模式就游走在一、三、四象限。然而第二象限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会凭空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而要改变这种“一三四”的循环,关键在于第二象限,要留出时间来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它们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前就解决掉,既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确保工作质量,又使自己免于紧张忙乱状态,从而拥有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休息,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

犹记得在“菁英人才”开班之初,领导作动员讲话,其中一段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之所以此次培训是“菁英”计划而非“精英”计划,是因为此次培训的对象都是入行不久的青年员工,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彩的人生履历,但却充满着朝气,承载着嘉兴分行未来的希冀,并终将成为明日栋梁。而在那之前,需要通过不断的奋斗与努力,将“艹”去掉,从菁英蜕变为精英。

而在“菁英人才”第一结论结业之时,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也说,现在正是年轻的时候,要趁着精力体力充沛多花功夫多努力,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即便不是在当时所求的事件上有所回报,也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回馈。年轻,不要怕付出,不要怕吃苦。

也许步入工作之后,我们逐渐向往安逸、稳定,忘却了最初那份向上的初心,菁英人才计划无疑是一注清泉,令人清醒,拾起最初的梦想与坚持,用奋斗与努力书写人生长卷。


【拾遗】用奋斗与努力书写人生——“菁英人才”培训小结与感言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遗】用奋斗与努力书写人生——“菁英人才”培训小结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