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文化(一)

在识字率相对较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西方国家中(以用英语的美国为对象),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看他能否阅读,有些贫民区的黑人甚至不能读写。很奇怪,在中国连小学文化的农民(这里没有贬低农民兄弟的意思)都能认字,而我们的识字率虽然这几十年来大幅提升,但文化程度和能力依然低于别人,那不是bullshit吗?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对比这两种语言,发现了文化与文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关系。比如在对话中,依照中文的意思,我们习惯于从字面上去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而用英语则是遵守语法、语气、助词等来判断对方的意思,通常在读一篇英语文章的时候并不需要认识所有单词,而是知道整句大概而判断意思,至于对话中听不懂的一两个单词可以问对方解释,或是猜测推断。

语言的不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学习的方法。比如中式教育中,老师先是把一堆理论拿来讲,从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开始一个一个灌入,相对于西方由浅入深,从人人都能明白的点切入从而勾起学习者对这个事物的兴趣而自发的去研究它,探索它,这样的方式能达到真正的理解,找到学习它的意义及动力。这些为什么要归咎于语言?我们的文字注重识形,而英语单词注重识意,你认识了这个词语但你并不懂它准确指的是什么,比如“模版”这个词,你可以理解为做ppt的模版,也可以想像成实物;“方法”可以讲做实际生活中的规律,也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专业术语。。总之,汉语的很多次会让你摸不清头脑。而英语单词的组成就很准确,“生物”就是life,thing,“生物学”就是biology,“生物化学”就是biochemistry,虽然生词第一次看不明白,但是一学就会,且不产生歧义。

这里就要说到语言对文化的影响,当用汉语交流时,我们对长辈或者是领导需要用敬语,不同的词语才能代表我们的感情。而我们对西方国家的认识,仿佛是他们不尊老爱幼、无长幼之分,说话很随便。其实不然,他们的尊敬和尊重都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语言逻辑里面了,正如为什么他们情商都很高这样的问题,正式场合当面绝不用不尊重你的词语,过后你多思考几句话就知道ta是在夸你还是骂你了。而我们的习惯就是表达感情用语言,对方要是理解你的感情了,那你今天特意准备的小意思就成功了,如果你没有去细想他说的词的意思或者是误解了,就可惜了人家的感情。所以我认为能准确的让对方理解,或者你去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的不是什么样的词语,而是表达的逻辑。

正如讲一个故事,你有时候稍微把前后的话调一调,效果会大不一样。就这样,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我们很快对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就消失了。而不同于靠字面意思来学习书上内容的我们,英语不需要用各种没必要的繁文缛节的词语来修饰,它就是穿达信息,不说废话。比如知识产权,我思考过为什么在国外的网站(专业摄影网站)下载一张照片都要付钱,下载一首歌都要付费。。在中国,大部分人都是CV工程师(Ctrl C+Ctrl V),他们一天的工作就是粘贴复制,或者就是抄袭。商业领域更是你抄我我偷你的恶性竞争,导致没有人会去真正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你研究的东西会被别人抄袭注册拿去做成产品,你发现的创意马上会被大片山寨,电视上的广告更是弱智的侮辱别人的智商。

这一切是为什么?是度娘的错吗?还是我们民族骨子里就是跟风扎堆的性格?是文字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当读到一个词语,我们脑子会快速过一过,噢,这个词在网上最近很火。。经常是理解它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去思考它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由来。所以,跟智商无关。就算是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和犹太人排在全世界前两名也没有什么卵用,因为绝大多数真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和独立的思想有关吗?前面说了,汉语依靠词语的字面意思来表达情感,而我们只依赖别人说话的文字,而不去考虑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当时说话的场景、ta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不能听到别人说不尊重自己的词语,我们沉溺于看能抚慰心灵的文字、短信、微信、话语,这就导致了我们独立思想的软弱性。我们的内心是不坚强的,我们常常用铿锵有力的词语来展现我们的感情,然而它们的本质只是一些词语。所以我们就局限在了面对熟悉的、温柔的文字和语言中(比如心灵鸡汤),面对一门新技术、知识、学科就变得惧怕,因为我们对陌生的新事物称为可怕的专业知识,我们看到专业知识这4个字就开始怕了,接下来还要怎么学习更高精尖的东西?除非有下了决心死磕的人,一般我们听到别人说太难了就觉得一定过程很痛苦。而相反的,在英语中,人们更注重的是情感沟通,不是你今天说了句beautiful我就要高兴一天,而是我在和你的交流沟通中注重体会了你说话时的感受,逻辑和体会了你情不自禁的赞美,才觉得别人不是嘴上夸夸我,而是他和我感同身受的美妙感,所以感觉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这就是文字带来的性格差异。只有当你体会到了一个事物的美好时,你才会被真正的激发极大的兴趣,并把这个美好带给他人,通过描述你的感受,而不是用枯燥的词语来引起别人的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与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