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

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_第1张图片

同事给我推荐了这部《斯隆女士》,可以说是《纸牌屋》的性转Espresso版本了,我表示深爱这种紧凑的剧情片,每每在第一遍还在构建人物特征,台词匆匆略过后,第二遍跳看的时候可以把散落的拼图一块块拼回去,特别是拾遗到一段一周目后有全新理解的新台词的感觉,我想应该跟河砂淘金的淘金者看见金砂的满足感无二了吧。

观影前看到评论说,这是一部生不逢时的政治惊悚电影,是一部被严重低估(或者是抹黑)的年度好片。且让我一探究竟。

像一部机器一样工作,是她的第一印象和呈现。每天工作18个小时,靠药物支撑维持兴奋,特别是有一幕早上醒来卸妆的镜头让我印象犹深,猜测她是昨晚回来直接睡倒了。抹去的厚厚的粉底妆容下,深深的眼窝,掩饰不住的疲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中想必也没有任何波澜的进行着出门前准备的每一个下一步。

好了,容光焕发的Miss Sloane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举手投足散发出自信成熟的女强人之美,而且她向来如此。

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_第2张图片

作为美国游说体制下的政治说客,斯隆女士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特定的利益集团工作,来影响当前政治和立法决策。因为美国这个自下而上组建起来的联邦制国家,在政治上是很有弹性的,在民主自由的屋檐下,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位中间参议员最后至关重要的一票,也会导致蝴蝶效应无限放大,最后推进美国政治生态向左向右变道。而每个州的两个参议员又是该州人民推选出来的父母官,民意所向,自然望风披靡。斯隆女士就是这样一条游弋在各种利益团体名利场的鱼,他的团队想口号,搞宣传,做广告,各处搞演讲,为的就是最终的政治主张的顺利推行。

这次,斯隆女士所站的一方是禁枪的一方,推行督促政府实施更严格的联邦法律规范枪支。

所以我们看到斯隆女士的日常工作状态是犹如《穿普拉达的女王》里面那个女魔头一样,讨论任何事情信手捏来并发表深刻的见地,面对任何大佬名流都气场不落下风侃侃而谈,她自己的team就像一只小军队一样,布置任务的执行程度令人动容,讨论工作一针见血且思想极富跳跃性。

同时,斯隆女士还是个绝情的棋手。所谓棋手,一是会用棋,二是会布局。她的得力助手们是他的棋子,有被安插进对方阵营做眼线的,有被她强行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甚至险遭枪杀的,有前任国家安全局员工做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她运用到一切可以运用到的资源,是提线木偶背后的那双大手。布局更是闲庭信步,局中局,侦查反侦查,深谙厚黑学,是在道德两端游走的无间行者。为了布局的顺利实施,连他最亲密的人都不知道她的计划所旨,她像一个冷眼旁观的编剧,看着事情按照自己的计划逐步发生。有一次她同一战线的同僚上司最后看到结果云泥,自己却像傻子一样最后一秒才知道真相,怒不可遏,质问她:

“从开始到现在都是你一个人在操控着一切!我不是你的敌人!你正常过吗!你这个扭曲的思想是从你一出生就伴随你至今吗!”

你猜我们Miss Sloane怎么说?

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_第3张图片

后来因为一场意外事件的发生,全民舆论开始向对手方倾斜,而且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要命的是,最终选举投票将至,好像没什么方法能给这个颓势惯性踩一脚刹车了。

“有什么能挽救我们的颓势,力挽狂澜?”

“我想只有通过一场天灾来转移公众视线了吧,比如说地震?”

帅气如斯隆女士,当真就人造了一场地震,把主审参议员和竞争对手的受贿证据如实拍下,然后上传到网站上,文件名:地震。看到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禁枪不是斯隆女士的最终目标,究极目标是反民主腐败,敲黑板,重点升华了啊。原来整场法庭审理也是在她的计划之中,授敌把柄也是故意留下的,借用公开法庭审理这样神圣而高大的平台,一把扯破隐藏在民主阴影底下蛀虫们的遮羞布,发出轰鸣一击!逻辑之严谨,言辞之犀利,心思之缜密,在此,淋漓尽致。

“现在的生存之道并不会奖赏那些凭良知投票正直的政治家,它只会奖赏卑鄙小人,那些为了能分一杯羹而愿意出卖自己国家的人。”

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_第4张图片

但这套七伤拳,拉人下马,自毁前程,牢狱之灾免不了,牺牲至此,我们的斯隆女士淡淡一笑,因为信念。

什么信念?赢的信念。作为职业说客,我被雇佣就是为了赢。舍生取义,也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赢。

不是战争和动作片,我却嗅到了一丝硝烟。

不曾流血和杀戮,我却听见了崩塌声。

不见受洗与勋章,我却看到了荣耀从污浊的土壤里破茧而出,熠熠发光。


@小林赋声

2017年8月12日  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争,和胜利者的撰文——《斯隆女士》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