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之时间感知

        这两天有幸听了两位老师关于孩子拖延症问题的讲课,我也在此结合自己的感知复盘总结一下。拖延最具体的呈现标志就是时间。

        拖延症不仅仅表现在孩子身上,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多数成年人面临的问题。拿我当下正在做的写作这件事情举例,我对“写作”立志多年,多年前的一次聚会上,在谈到未来的梦想时,我就说最想写作,想用文字来表达观点,或鸿篇巨制,或清新小文,记录时代,记录生活,记录心境,构筑灵魂的城堡,让精神存续。

        而回首一路走来的日子,只看见时间浸漫于柴米油盐之中,流逝于忙忙碌碌之后。虽然偶有几篇拙文,依托的背景竟然都是完成额定任务。

        拖延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我们的行动,起床难,吃饭拖,上厕所催着不出来,出门时才想到穿什么带什么,该睡觉时又拿出手机一翻就是一个小时,仿佛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如此迟钝与麻木。

        今天早上,儿子跟我一起听到爱因斯坦讲解相对论时举的一个时间感知的经典笑话,“把你的手放在滚热的炉子上一分钟,感觉起来像一小时。坐在一个漂亮姑娘身边整整一小时,感觉起来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 儿子听完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们在学校对1分钟最深刻的理解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儿子说:“就是课间上厕所时的一门之隔,区别在于你是在门里头还是在门外头?”我哑然失笑,多么切合生活的的感受!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拖延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时间的认知。

        长到对自己一生的时间做一个数字化整理,不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时间的比例,以“小时”或“天”为单位呈现,清晰地看见关于人生漫长与短暂的答案。

        短期的时间认知方法更多,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表,跟孩子一起做“猜时间”游戏,比如10秒,30秒,1分钟,看谁猜得更准。客观如实记录孩子在某一“拖延”事项上的时间,比如写作业,从晚上七点到九点,准备用了几分钟,中间喝水用了几分钟,吃水果用了几分钟,上厕所用了几分钟,找东西用了几分钟。结束后跟孩子一起分析总结,找到能提速的事情,做下一次的规划。

        时间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维度,对时间的感知又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在有限与无限的相对中辨识拖延,优先做最重要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症”之时间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