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与不精通,如何做一种属于中国的东西
*如果不经过盲目的过程,邯郸学步的过程,也许永远到不了那一天
*詹姆斯克林特
*伍重的敏感,下手狠(可能会伤到热爱传统文化的路,但是没有这一下,可能永远不知道要怎么走下去。)
*2013年,悉尼歌剧院落成40周年。
*1966年四月,伍重被迫解职。歌剧院的室内,和伍重没有关系
*悉尼歌剧院,一百公尺宽的巨型楼梯,还有15公尺高
*有各种建筑师的影子,阿尔瓦阿尔托,伦佐皮亚诺或者是理查德罗杰斯
*轻型结构,把当时的结构全部遮挡。
*金箔,红色,白色三原色搭配,
*plywood-base beam,片与片之间,有某种形式上的转换。
*设计悉尼歌剧院的proposal是什么,他所接收到的中国是什么
*中原建筑,黄俊平,滕森赵信的大弟子
*抄的品味,Richard meier
*阿尔瓦阿尔托,空间的二元性(公私分明),还有双走道系统
*Japanese house and garden,大力研究日本建筑
*不懂的话,怎么知道,阿尔瓦阿尔托如何跟日本建筑加以学习。
*赖特,三段式,和日本加以学习
*Floyd write and japan
*浮世绘的几何构图,是有机美学的构成
*composition(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通过overlapping,去模仿自然,几何与抽象的元素提取,或者是,再现自然
*建构文化研究,Kenneth Frampton
*密歇根大学,modern architecture critical history
*伍重,dog star,dog
*国际的名声差,国内的名声也差
*四十年怎么过,六个案子,一个加油站,两个你家
*建构文化研究,是为了反后现代,后现代在80年代到90年代,但是,我在三十年前做的东西,已经就达到了你现在的东西。所以,我不要让我的建筑成为你的棋子,也不让他成为你的support
*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图说,梁思成
*tobias faber, else glahn(顾迩素),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tobias faber,中国风老爷爷,丹麦界最贵的中国导游
*高本汉(顾迩素的老师)
*顾迩素研究宋代文学,为了去研究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和大木作。
*贷款盖了栋自己的小房子,仓库间的条件特别差
*300年的贸易,贸易和中国,丹麦的聋哑剧场(17世纪18世纪)
*1919年,营造法式(喜龙仁)
*中国的叠梁系统,中国为什么是叠梁系统,艾淑华订的,梁思成监制的中国清代大木作。
*1937年,中原佛寺图考
*steen eiler rasmuseen:22岁到了中国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喜龙仁,465篇著作,神智学,新世纪音乐
*神智学,更为民主的宗教
*崇敬上帝,不如去崇敬周围一切的人
*台基,所有中国建筑,都包含着宗教的意味。
*建筑的宗教性到底在什么地方。
*永定门,和,悉尼歌剧院,的诠释
*北边是曲线,南边是矩形,天坛和永定门
*北京,两个坛,和中轴线
*纪念性和宗教性,更重视其宗教性
*双出檐,重檐,要中国最极端的纪念性。
*椽子,昂,是如何把两种不同的几何体,加以连接。
*1950年代,澳洲是没有歌剧市场的。
*五十公尺的距离,折板混凝土,直接横跨出来一个大空间
*仪式感的强烈性
*标准化,模具化,一连串的模具,直接生产出所有的单元
*矩折
*营造法式,pattern design,经由叠加,形成有机的构成。
*只是单一,重复的原片,重复的运用,就可以形成很复杂,而且符合声学的结构
*是结构体,也是室内装饰本身,也是声学
*一套系统,全部解决
*红白黄,major hall,银黑蓝三色,minor hall。
*四川文殊院,安徽九华山的汇聚寺,
*四川成都都江堰的二王庙,室内,紫禁城的杨金殿
*听众会执着于听起来简单,貌似更精彩的事情。奈尔维结构。
*罗马体育宫,一个简单单元,来构建一个巨大结构
*轻质混凝土,为什么不用,一直在刻画轻,可是为什么不用?
*1956年,设计草图,1957年,赢了。去了中国以后,开始把屋顶变得特别重,这个厚重的屋顶,竟然是悬浮在空中。
*叠梁问题,由横梁层层叠加,要一个巨大的屋顶,沉重的屋顶,但是要让他悬浮起来。显示其权利,以及财气,更显宗教性
*做了重的结构,但是,并没有把重的结构表现出来。贴面,是一种,去物质化的手法。但是为甚,不表现出来其重呢。
*一个东西要是很重,还能浮在空中,这其实是一种神秘主义。
*重与轻之间,有一种哲学上的原因,在一种模棱两可之间
*小朋友,一定要警醒。学大师的视力,不要去学大师的眼神
*台地与高岗:
*德意志制造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