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跟徽州的渊源

一提起文房四宝,不用说都知道是笔墨纸砚。如今提倡无纸化办公的网络时代,连写字的机会都在大大减少,何谈什么笔墨纸砚。这些曾经生活中的必备品,像似行驶了太久的老船,苟延残喘着慢慢沉没进岁月这个大海的深水中,时不时飘浮出一两块没被腐蚀的斑驳老旧木板划过眼前。

但事实存在过的历史,我们不可以随着年轮逝去而忽略它曾经存在过。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不可能只是作为个体孤立显露在那里。徽州、包括徽州附近文房四宝的崛起和时兴,与徽商的兴起以及这个地方兴盛的财力和文风有着相当的关系,可以说是徽商的鼎盛给文房四宝的崛起提供了温床,同时文房四宝的兴起又促使徽文化传播的更快更广。


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我们先得去了解一下文房四宝之名。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歙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徽州歙县)和洮砚(甘肃省卓尼县)。


我们提到笔,都知道有大名鼎鼎的湖笔。湖笔虽说产至浙江湖州。但它的延续和崛起,可以说是在徽州附近的宣笔得以发展的。而宣城属于泛徽文化圈区域,受徽文化影响很深远。宣笔的历史有两千年,可以说是湖笔的老祖宗,只是后来由于战乱,宣笔的制作工艺流传到不远处的湖州。恰巧湖州同样是徽商聚集的地方,徽商的发达同样带来了湖州文风的兴盛,因为有着广泛的市场,使得湖笔振兴起来。


赵焰在《千年徽州梦》中写到,一个社会风气总是跟绝对权力的喜好有关,哪个朝代都一样。徽州奚廷圭制出的墨流传到南唐后主李煜手中,他几乎欣喜若狂,并召见了奚廷圭,封他为“墨务官”,赐李姓,专门让他制作这样的乌金。

和徽墨一样赫赫有名、且同样悠久历史的歙砚,据说也是有一方龙尾砚台传到了南宋皇帝李璟的手中,皇帝一时惊叹,开了金口,称“歙砚甲天下”,歙砚也因此名声大震。从此,徽州年年都向朝廷进贡“新安四宝”,即澄心堂纸、李廷圭墨、汪伯立笔和龙尾石砚(歙砚)。


前面提到澄心堂纸是徽州出产名气最大的纸。另外距离徽州不远的泾县,是名气在外的宣纸出产地。宣城周边包括泾县在内,都属于徽州文化圈的一部分,民风民俗上跟徽州基本一致,所以说宣纸基本上与徽州也是合为一体的。


徽州以及包括周边“文房四宝”的崛起和时兴,主要是有着一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因为徽商的足迹踏遍全国,他们一直将笔墨纸砚作为随身物件携带或者作为馈赠礼品,这样形成的风气肯定给“文房四宝”的兴旺带来很大影响。加上徽州兴盛的文风也使这些工具的工艺有了长足的长进。


赵焰在书中还提到,有关徽州“文房四宝”能崛起和长足发展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徽州是一片相对宁静的土地,而宁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宁静是一种积储和酝酿,是一种默默地冶铸;也是一种与浮躁截然不同的大家风范。任何文化的精髓,都需要在宁静当中产生、在宁静当中发扬光大。徽州的“文房四宝”,正是一种宁静精神的积聚和转化。


由此可见,文房四宝之所以跟徽州如此有渊源,主要是这片土地给他它有足够的营养,培育起了它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这片总体宁静的山水在冥冥之中刚好蕴含了一种气韵,暗合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所以在厚重的文化中孕育出了包括文房四宝,三雕,京剧的鼻祖——徽剧等等一系列的文化瑰宝。

4.28

290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房四宝跟徽州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