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读后感-一月读书札记

高中学习《我与地坛》,语文老师感慨:“史铁生真不容易,清华附中毕业,意气风发的年龄没了双腿,很少有人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彼时忙于高考,学语文只知道背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我,对这话感受并不深。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带着探索人生价值观的想法,再读史铁生。他在轮椅上的日子,羸弱之躯,穿透生死,用温暖去面对痛苦,通过文字组成的文章展现出一个健康而完整的灵魂,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我们都在时光的罅隙里苟延残喘,却都还有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百度百科》



读书心得:

先不论文字背后的启迪,史铁生的文章能够跟你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比如描写地坛的古老:它(地坛)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回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荡。

描写地坛的四季:以园中的景物应对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填上要当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排满了青苔的石阶,台阶上游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了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的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总结: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到焦虑,而有时选择过多是造成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很好奇,当人无法作出选择时,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

带着这份好奇,一月我挑选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向死而生》这三本与人生价值相关的书阅读;

第一本书作者维克多,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同时也是名医学博士;集中营出来后出书25本,67岁学习飞机驾驶并拿到驾照,80岁登顶阿尔卑斯山;

第二本书作者季羡林,一生坎坷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书本中大部分文章为80岁以后的人生感言;

第三本书作者史铁生,年少意气风发时失去双腿,30岁时由于尿毒症进行肾透析,而他却用文字展现出一具健康完整有趣的灵魂,把中国文坛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这三本书的作者经历各异,但都有一个共性:生命的长度、宽度或深度无法改变。

所以他们可以快乐么?

答案是肯定的。世上很多事不堪言说,你可以抱怨上帝为何制造那么多苦难到人间,但如若没有苦难,快乐也就毫无意义,最多只是舒适的平庸。

即便人的起点与终点无法完全自己把控,但至少可以控制过程。努力使得过程活得精彩的人,即便是死神也无法剥夺这样的权利。-史铁生

有一样东西你不能从手中夺去,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在拥有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维克多.弗兰克尔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从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心怀谦卑,感恩知足,活在当下。糊涂一点,潇洒一些,不枉这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死而生》读后感-一月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