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语·站点

《城语·站点》


城语·站点_第1张图片

汉口成城最晚,又因其商业发达,聚商成镇,因而有别于武昌和汉阳的城墙建设。汉口的城墙是晚清是兴建的汉口堡,仅存世40年,由西至东分别有玉带门、便门、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便门,共8座城门。1635年(明崇祯八年)汉阳府通判袁焻提议在汉镇后面修一条大堤,以防后湖湖水泛滥。大堤上起硚口,下至堤口(沙包,今一元路靠近长江处),全长约11里。旧称袁公堤,今为长堤街。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口地方当局为固守汉镇,抵御义军进攻,决定在袁公堤外再筑一道城堡。1864年(清同治三年)汉阳知府钟谦钧、县令孙福海与汉口绅商胡兆春等协议,筹集商款,筑堡开濠。1876年(清光绪二年)的《湖北武汉全图》,彩色而有立体感地展示汉口堡的几个城门,通济门处于最东端,进城已有了租界区。

        一个地名承载不仅仅是个地标的意义,更是一座城市现今的由来。她随着城市的生长而生长,像历经劫难的文物一样,有些消亡,有些留存,有些面目全非。但是,谁也不能取代现有地名的历史价值,她是我们得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唯一标志,有些已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进进出出的城门,是一部永不落幕的大剧。

——上述部分材料来源于《湖北日报网》

(原文发布于2017年5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语·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