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陈海洋: 老骥伏枥,十七年坚守招生最前线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一所不断进步的学校,用一双没有停歇的手,擦亮了一块招生就业处的“招牌”。

这是重庆理工大学退休副教授陈海洋十余载理工生涯的写照。30年来,从商贸到理工,从青春正艾到白发苍苍,从最初“什么都不想的拼命学习”,到参与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工作的不辞劳苦,再到退休却仍在岗位上发挥余热的老骥伏枥。陈海洋用他的行动诉说着:“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


兢兢业业:守护好一个家庭“百分之百”

“一个学生对于学校而言是千分之一,但对于家庭而言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守护每个家庭的梦想。”这成为了陈海洋从事多年招生工作的原动力和出发点。

2003年,全国招生还没联网,作为商贸信息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海洋和另一名老师翻山越岭到河南录取考生。当时发现一名腿残疾的往届生,他们把材料发回学校,学校鉴于宿舍有九层并没有电梯,因担心这位同学生活不能自理,便不予录取。

作为负责人,陈海洋与同行的老师商量,为这名学生多待了两天。“我们通过河南省招办通知那名学生和家长来见面,我让那孩子在录取场边上的篮球场跑一下,我看着他一步一步向前迈,他做到了,我们破格录取了。”后来,这名学生成为了重庆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每年,陈海洋都会深入到重点中学举行若干场高考志愿填报、高考改革、自主招生等专题讲座,深受社会欢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届的考生情况都不一样,我不想再看见那么多的高分同学掉榜,从一本掉到三本,多承担那么多的学费,作为招生老师,我很痛心,这也是我一直致力于招生工作的初心。”

2016年,陈海洋成为重庆电视台“爱心帮帮帮”栏目的节目顾问。栏目主打扶贫济困,每年有100多万的资助基金。陈海洋得知重庆理工大学残疾女孩张昌娟的情况后,立即和栏目组联系,女孩获得了6000元的扶贫济困基金。陈海洋不仅帮助困难学生,还向学生、家长普及填报知识,使更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分数的优势。为此他总结出十六个字:阅读章程,找准位置,拉开差距,服从调配。

招生工作没有固定休息时间。2017年在贵州,陈海洋主讲了26场讲座,最后填志愿时期,他一天讲三场。为了宣传学校,他一天只能空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饭,他翻山越岭无数次,只为能给学校招到更多的优秀生源。招生录取时,一有电子档投入就得通宵达旦完成上传,不想因为一个细节失误而影响学校的形象。“那时候晚上会睡在办公室,疲倦了就用凉水冲一下。外面很多人认为招生工作很享受,其实不然。我们还要核对学生信息、打印通知书、装银行卡,只要一个学生的银行卡号错了,就得从上千学生中重新找。孩子是学校的千分之一,但是是家庭的百分之百,不能容许一丁点错误!”

多年的奉献,陈海洋获得的头衔不计其数。中学校长书记;区县教委中职成教科长;重庆理工大学商贸信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重庆市高校招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全球职业生涯技术教练……研究高校招生就业、高考改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十多年来,他先后发表学生管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招生就业和高考志愿填报等文章二十余篇。不仅使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生源越来越优质,还让全国高分考生在重庆理工大学的掉榜率越来越低。


马不停蹄:17年足迹见证重理工走向辉煌

从2000年来到重庆理工大学,陈海洋参与和见证了重理工十七年的成长。在见证重理工多年来的迅猛发展时,他甘当招生工作的一名先锋。

当介绍这些年来招生工作的情况时,陈海洋用了一个词——“翻了一番”。招生人数从最初的三千多到如今的六千多。数据的增长背后是学校实力的不断夯实,同时也是陈海洋辛苦工作的见证。谈到招生情况,陈海洋最欣喜的不仅是数量的剧增,更有招生质量的显著提升。

从三千多专、本科学生的夹杂到六千多本科线上的生力军,再到硕士学位的申办成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重庆工学院到重庆理工大学,专业数量连番三倍,考研人数不断增多,录取分数不断提高。”陈海洋用一句话概括了二十年的成就和付出。谈到这番成就,陈海洋颇有感慨,他解释到:“根据学校发展,向社会,向家长,向考生实事求是地宣传重庆理工大学的成就,吸引优质人才的报考,就是我们的目的。”

谈到这些年的招生经验,陈海洋的解答中带着幽默,“招生工作就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嘛,代表的就是学校的形象。另一方面来讲,学生素质高,也能增强学校实力。”

良性促进,是招生工作和学校发展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总结。陈海洋为此,始终拼尽全力。

2010年初,陈海洋担任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一职,协助赵毅处长分管招生工作,首推招生宣传工作,宣传重点专业,吹响学风建设和生源优化的第一只号角。在全校共同努力之下,大批二本专业提升为一本专业,各专业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变得更加积极了,教师团体整体也因此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状态。

时至今日,高考变革不断深化,高校招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谈到如何推进重庆理工大学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时,前一天夜里十一点才从涪陵回到学校的陈海洋特别谈到了输送优质生源的各大中学。“中学应该怎么做?中学是优质生源的来源地,和中学保持良好关系,帮助其培养创新优质人才,设立创新实验班,正是保证重庆理工大学优质学生源源不断的一块基石。”

2017年,陈海洋在各大中学开展了志愿填报问题解答相关讲座,并协同赵毅处长与重庆各大重点中学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扩大了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宣传的局面。

更为喜人的是,这些宣传卓有成效,为重庆理工大学招收84%的一本线上源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重庆理工大学成为文理兼擅,齐头并进的市属高校埋下了伏笔,并为重庆理工大学提供了应对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退而不休:一个人的能量照亮着整个团队

“发挥余热,闲不下来的他让我们都学到很多,影响了整个招生团队。”赵毅处长这样说到,“57岁开始退居二线,但是退而不休,为重理工的招生工作出谋划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学校树立对外的形象、声誉过程中,他功不可没;他的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影响并带动了一个团队,是干部职员的一个典范和标杆。”作为一位已经退休但被返聘的干部,陈海洋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未曾有丝毫松懈,执着耕耘着。

“增规模,调结构,上层次,提质量”是招生团队的工作方针。在2012开始推一本,此后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开始仅仅招了3000多名学生增长到了6000多名新生;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从本科专科三本等多批次招生到纯粹一本二本招生, 2017学校总共招收的6450名新生中,一本生源就占据了84%,专业也变得更加的全面。现在学校已经拥有了60多个专业,比最初增加了近一倍。新高考已经到来,这对于他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必须对新的高考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到各个学院去进行宣讲,并积极推动大类招生工作。

不少学生在面试中穿拖鞋,吊带装等。这是陈海洋在工作中常遇到的事,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学校的不负责,他对此感到痛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学生应该沉下心来学习,这是他对重理工学子的期望。

如今,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创新是主流话题。陈海洋在为重庆理工大学的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高兴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学校此时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原有的创新体制,加大经费以及人员的投入,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步入重理工,加入招生团队那一刻起,陈海洋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之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祖国培养、输送、选拔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作者: 张敏 金玥 何旭 唐念侨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庆理工大学陈海洋: 老骥伏枥,十七年坚守招生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