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书中的安娜是“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不仅如此,书中的安娜在人性上也是极美的。安娜遇到铁路工人惨死,极为怜悯,竭力想减轻其家属的苦难;兄嫂不和,她对嫂嫂陶丽的劝说,使其受到莫大的安慰;对儿子谢辽查的母爱,更是感人肺腑。

 可她的丈夫卡列宁则是个做官的机器,虚伪冷酷,正是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虚伪,猥琐、残酷和自私的化身,与安娜的真诚、善良截然相反。安娜这样一个长期生活在卡列宁的控制压抑中的感情丰富又有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挑战的时期,是很容易爱上伏伦斯基的。在这之前,她的内心也是矛盾重重的,畏惧社会舆论的谴责。最后,她选择了冲破旧的宗教道德观念与伏伦斯基走到了一起,这正好与当时的俄国的社会道德观念相违背。自然只有被重新燃起的不令当时社会状态的自我生命之火焚成灰烬。

当然,她的悲剧,伏伦斯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固然可以为了安娜放弃功名,改变生活方式。但他毕竟是贵族子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长期局限于两人之间的不和,使得拿娜身上的舆论压力越来越重,世俗目光与长期离开儿子的母性的痛苦以及伏伦斯基感情的淡化使她内心一片空虚,终于卧轨自杀。这一切正反映了俄国社会对极美人性的蹂躏。“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安娜的临终之言正是对当时俄国社会深切的通诉。

读《安娜·卡列尼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