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

关系的混淆会影响到自我发展,感觉的混淆会导致不健康的关系模式,责任的混淆也会导致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关系,是自主的、有选择的、能为自我负责的关系。在真实世界当中,很容易选择逃避责任,感觉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在主导关系的结果。经常会选择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关系的难题。

一种典型的责任混淆,叫做“都是你的错”。在很多生气、愤怒和抱怨的背后,都有指责的影子。这种思维的源头,就是从个体的角度看待自我。

从个体的角度审视两个人的关系问题,会把对方从关系当中割裂出来,认为是个性的原因导致关系的问题。从关系的角度审视问题,就会发现并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在关系之间互相配合的问题。

把人从关系当中割裂出来看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会产生因果思维,认为是一件事让别人产生某种反应。因果思维很讲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最终导致对错思维。

有因果就难免追究对错,试图找出谁是造成不良结果的主因,追究主要责任人。个体视角导致因果思维,因果思维导致对错思维,冲突由此引发。

更麻烦的事情,在于被视为罪魁祸首的那个人,并不会认为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会感觉你才是问题的所在,他是问题的结果。争执因此发生,互相指责的关系就此建立。

对错思维虽然是个体视角的产物,却依然在关系的约束范围之内。对错思维本身也在塑造一种关系,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惩罚者的关系……

不论是什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的结果就是关系的对立。讨论对错的结果,就是谁都不能放下防御,不然就会被人穷追猛打。谁都不敢认错,都会选择指责对方。两个人的关系,在对错的讨论中陷入僵局。

对错的判断标准,常常基于“你没有顺我的意”,隐含的前提是“你对我很重要”。这是应该思维的一种表现,不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希望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行。纠结对错,就是关系当中的应该思维。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是关系中的现实。头脑中拥有再多的应该,也没办法改变现实的存在。对错就是维护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屈服于自己想法的企图。

如果选择容忍差异的存在,就会变得更加灵活,拥有更多的处理空间。如果不能容忍差异的存在,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最终受伤的是关系本身。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又应该如何解决呢?其实也很简单,在关系当中,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不存在明确的因果,也没有明确的对错。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到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如何。

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反复说的话,无非就是那一句话:都是你的错,如果你按照我的想法来,我们的关系早就变好了。如果希望停下来,就尝试回到自身,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可以让关系有所改变?

在关系当中没有那么多对错,也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相互影响。如果一直在考虑对方应该怎么做,就是在试图控制自己没办法控制的事情。尝试回到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面,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尝试用自己的努力改善彼此的关系。

在这个时候,也许不再强调“都是你的错”,但还是会用各种方式表达“都是你的错”。在这种情况下,要告诉自己,改不改是他的事情。自己怎么做,才是唯一可以控制的事情。

回到自己,承担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才是突破对错思维的好办法。不要问自己:凭什么让我改?不是必须要改,如果乐于接受关系破裂,直接离开就好。愿意改变自己,试图修复这段关系,是因为这段关系很重要,是因为你非常珍惜它。

一边强调自己很珍惜,一边拒绝改变自己,又不断尝试改变对方,哪怕经验告诉你没有任何效果。这种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苦恼。

要走出对错思维的误区,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去纠结对方的行为。只有在观念上挣脱互相指责,推脱责任的死循环,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28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