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1张图片
泰坦尼克号首航

《纽约时报》现今是一份美国报界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它以严肃庄重的形象示人,在很多美国人心中,《纽约时报》针对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和评论就是权威。在上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曾大篇幅公布五角大楼关于越战的机密文件,美国政府试图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阻止报纸刊发,但《纽约时报》打赢了这场官司,举世瞩目。然而,这样一份现今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在19世纪末的纽约报界中仍属于籍籍无名之辈,是怎样的机遇使它一跃成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呢?

纽约报界的激烈竞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报界,竞争空前激烈。由于排铸机问世和印刷技术的革命,报纸由从“为政治家提供参考”的高级报纸向“仅售价一美分”的平民报纸转向。在这一时期,各大报纸为争夺大量的底层读者,不惜在头版刊登各种血腥、凶杀、色情的新闻来博人眼球,用煽情、夸张的手法来调动读者的兴趣,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世界报》的所有人约瑟夫·普利策和《纽约新闻报》的持有者威廉·赫斯特。

普利策和赫斯特成为纽约报界这一战场的主要当事双方,二者大打价格战,多方挖角,在自己的报纸上攻击对方,竞相刊载暴力、色情、夸张的新闻来争夺读者,又因为二者对《世界报》周日版漫画人物“黄孩子”的争夺,使得后世对这一时期混乱出格的新闻报道模式称为“黄色新闻”。在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古巴爆发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暴动,二者各自在报纸上煽动美国民众的战争情绪,美国国内请战气氛高昂,加上美国海军战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神秘爆炸,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可以说,这场战争是由纽约报界的激烈竞争所挑动爆发的。

黄色新闻是报刊大众化后所经历的必然过程,迎合了底层读者们的口味和猎奇心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纽约乃至全美的报纸都在模仿这种模式报道新闻,在最鼎盛时期,美国美三家报纸就有一家使用“黄色新闻”模式进行报道。在这种大环境下,坚持不跟风的《纽约时报》是如何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的呢?

《纽约时报》的悄然崛起

《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年,然而在1896年“黄色新闻”竞争激烈的时候,这份报纸抵挡不住冲击,面临破产。正在这时,来自辛辛那提的报人阿道夫·奥克斯在《纽约时报》最危险的时候买下它。奥克斯来自德裔犹太移民家庭,年轻时在印刷所当学徒,之后成功经营了一些地方报纸。来自工作一线的奥克斯有经验、有信心让《纽约时报》四年内恢复元气。

奥克斯接手后的《纽约时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跟风。在那个标题党肆虐头版、凶杀色情报道屡见不鲜的年代,《纽约时报》显得如此独树一帜。奥克斯以“本报不会玷污早餐的餐巾”为广告语,树立起庄重严肃的形象。严肃的《纽约时报》上没有任何有关凶杀、色情的标题党,更多的是金融和房地产消息、政府文件、法院案件记录、以及对华尔街的新闻报道,在众多黄色新闻纸中独树一帜。精明的人马上发现《纽约时报》简直是“商界圣经”。赫斯特认为这种严肃无聊的报纸人们马上会抛弃他,然而奥克斯悄无声息地增加了“图书与艺术副刊”和“周日杂志”,精美的装帧和有趣的内容立刻吸引了大量女性群体,经此《纽约时报》站住脚跟,广告商也增加了。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2张图片
阿道夫·奥克斯坚持和黄色新闻划清界限,这为《纽约时报》积攒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任用优秀人才使得《纽约时报》短时间内跻身纽约大报行列并一直延续至今

奥克斯信任自己的员工,重用优秀人才。在奥克斯接管《纽约时报》后,他召集所有排字工人,真诚的告诉他们,自己也曾是一个用手排字的排字工,他希望《纽约时报》成为印刷艺术的模范,相信诸位排字工人一定能帮他做到。1904年,奥克斯聘请了一位优秀编辑来主持报纸,他是卡尔·范安达。范安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一周七天,每天工作12小时,同时他对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的追求近乎苛刻,他主张为得到新闻不惜一切成本。加上自己年轻时对物理的喜爱,所以他重视利用电报、电话这种新生科技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范安达重金租用世界上第一艘新闻电讯发送船报道旅顺海面的日俄海军决战。人们曾说,奥克斯为了《纽约时报》不惜重金,而范安达正是可以替他把这笔钱花掉的人。二人的联手使得《纽约时报》逐渐在国内外打开市场。然而,可能范安达和奥克斯自己都不曾想到,“不沉之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使得《纽约时报》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著名大报。

率先准确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

1912年4月15日,凌晨1点20分,《纽约时报》编辑部收到美联社发来的一条简讯:

美联社纽芬兰雷斯角4月14日星期日电,今夜10点25分,白星轮船公司的“泰坦尼克号”向此间的马可尼电台发出CQD,声称撞上冰山,泰坦尼克号称急需救援。

还没下班的范安达看到这条消息几乎不敢相信,泰坦尼克号,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名流政要云集的“不沉之船”会在自己的处女航中遇难吗?由于泰坦尼克号是如此豪华,加上头等舱乘客是些名流显贵,世界各大报纸都纷纷聚焦于泰坦尼克号集中报道,加上白星公司最有经验的船长爱德华·约翰·斯密斯坐镇,这艘邮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

然而记者是尊重事实的。范安达马上和白星公司驻纽约办事处取得联系,对方斩钉截铁地告诉范安达“你搞错了”。然而半小时后美联社再发简讯:“正在沉没,由于蒸汽机响声而听不见声音,机舱已被淹没。”紧接着是最新的遇难求救信号:

SOS......SOS......

范安达联系了《纽约时报》驻哈利法克斯的记者,了解到发出第一次求救信号半小时后,泰坦尼克号不再发声。由此,范安达相信泰坦尼克号可能已经沉没。截稿时间是凌晨的三点半,范安达在两小时之内组织编辑部成员拟好了泰坦尼克号著名乘客的背景介绍以及供头版使用的泰坦尼克号大幅照片。

4月15日,《纽约时报》在范安达要求下头版排出三直栏宽,四排大字的头条新闻:新邮轮泰坦尼克号触及冰山,午夜船首已开始进水下沉;妇孺登上救生艇撤离险境,凌晨零时27分后电讯已告中断。第一版上有一个两直栏宽的加框消息,标题为“沉船最后消息”,刊出了大部分电讯稿,报道了泰坦尼克号向雷斯角的马可尼电台发出CQD求救信号,遭遇冰山,并称弗吉尼亚号等在附近的船都收到了求救信号,赶往事发海域进行救援。直截了当地报道伟大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4月16日,精心准备的《纽约时报》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报道:卡帕西亚号载着来自泰坦尼克号救生艇的866名幸存者驶往纽约,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同时《纽约时报》还刊出无线电专稿,泰坦尼克号2点20分沉入海底,头版刊出幸存者名单,以及泰坦尼克号和史密斯船长的照片。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3张图片
《纽约时报》关于泰坦尼克号报到最有名的头版。这一版列出幸存乘客名单以及史密斯船长和泰坦尼克号的两张照片

与《纽约时报》相比,其他报纸有关泰坦尼克的报道显得混乱而失真。《晚间太阳报》声称所有旅客平安无事,泰坦尼克号被拖往哈利法克斯,该区域的四艘船救了泰坦尼克号。《锡拉丘兹先驱报》的头版告诉自己的读者:所有乘客全部获救。这显然是在捏造假新闻。英国著名大报《每日镜报》在报道时自相矛盾:2300人遇险,所有乘客平安,泰坦尼克号被拖向港口。另一部分报纸显得更加保守,报道十分模糊。普利策的《世界报》称“巨轮放下救生艇,泰坦尼克据报沉没”。

由于报界自己缔造出“不沉之船”的神话,所以泰坦尼克号沉没让报人们难以接受,所以大部分报纸在报道遇险同时,捏造泰坦尼克号被拖往哈利法克斯,继续“永不沉没”的神话。另一方面,由于各船都发送过电报,不过时间不一,信息不一,有闻必录必然会导致报道自相矛盾。例如弗吉尼亚号较早收到求救,曾考虑将泰坦尼克号拖走,然而距事发地太远,没有起到营救作用。《晚间太阳报》和《每日镜报》应该就是采用了较早的电报。

《纽约时报》率先准确报道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众多混乱报道的报纸中独树一帜,打了一个漂亮仗,赢得读者尊敬。4月18日,卡帕西亚号满载幸存者开往纽约港,纽约各家媒体争相准备采访,不过这一次,《纽约时报》又抢先了。

记者伪装技术员,穿越采访封锁线

在纽约港,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家人有没有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当然,这其中也有各家报纸的记者,他们希望得到一手资料,尤其是想见到泰坦尼克号工作人员以了解事故详情。面对空前的灾难,白星轮船公司和警方封锁了现场和一切采访渠道,拒绝了国内外所有记者。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4张图片
人们聚集在纽约港的消息

范安达在卡帕西亚号停泊的纽约54号码头街口旅馆租下一层楼,架设了四条直通《纽约时报》编辑部的电话线,以保证消息畅通。同时,为了穿越采访的封锁,范安达找到一名记者让他扮作马可尼电报公司的技术员随从。由于警方只允许马可尼一行登船了解情况,而所有无线电报务员几乎都是马可尼公司的雇员,所以记者扮成马可尼公司雇员很顺利地登上卡帕西亚号。

在卡帕西亚号上,记者第一个见到了泰坦尼克号无线电报务员哈罗德·布莱德。布莱德成功被救起,而他的上司却遇难了。布莱德是泰坦尼克号的英雄,他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一直发送CQD遇难信号求救,布莱德最后发送了新的SOS遇难信号,直到泰坦尼克号供电系统停止工作。布莱德称最后时刻看到史密斯船长一个人走进驾驶室,之后再也没有看见他。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5张图片
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报务员哈罗德·布莱德被人抬下卡帕西亚号,他由于他被严重冻伤所以无法走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前一直在发送求救信号SQD,最后建议上司发送最新的SOS求救信号。《纽约时报》的记者成功采访到他并得到大量相关一手资料。

卡帕西亚号靠岸三小时后,《纽约时报》就刊印了出来。这一期《纽约时报》24页,15页关于泰坦尼克号,报道了1500多人丧生的消息。通过对幸存者的采访,《纽约时报》得到一手资料,并还原了沉船时乐队仍然演奏乐曲的感人场面。备受关注的美国富翁阿斯特四世确定遇难,但他也是英雄,在最后时刻,阿斯特打开狗笼,放出了所有狗,有的狗最终抵达了美国海岸。在《纽约时报》出刊之时,仍有不少报社记者被拦阻在封锁线外,尝试冲破封锁线采访的无一成功。

《纽约时报》笑到最后

范安达领导的《纽约时报》在这次泰坦尼克号沉船报道中大放异彩,在重大新闻的组织与报道上,《纽约时报》开了一个好头,从此以后,《纽约时报》的重大新闻报道总是为人称道,可以说范安达开了一个好头。此后,在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纽约时报》严肃客观的报道成为招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

泰坦尼克号沉没两个月后,也就是1912年6月,辛亥革命后第一批民国小学课本《新国文》收录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故事。“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当时船上电灯亮如白昼,船上的乐工照常演奏着乐曲,只是将出事前的欢快的曲调改为庄重的曲调,“曲曰:上帝乎,吾将近汝。”“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职。”文中所述情况完全取材于《纽约时报》的报道,可见,《纽约时报》凭借泰坦尼克号遇难这一事件,已经将影响力布及到了中国。

《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_第6张图片
民国课本《新国文》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课文,内容全部来自于《纽约时报》的报道

美西战争后,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趋于缓和,美国民众对黄色新闻报纸的负面报道心生厌恶。1901年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舆论指责赫斯特的《新闻报》煽动、宣扬暗杀总统,纷纷自觉抵制,黄色新闻从此衰落,过了十年彻底淡出美国报界。在黄色新闻竞争后期,普利策去世,《世界报》惨淡经营被迫出售,而赫斯特背上“暗杀总统”的骂名,只有奥克斯的《纽约时报》凭借严肃庄重的报道风格笑到最后,成为大赢家。

范安达注重新科技对新闻报道的影响,这也坚定了《纽约时报》对科技的追求。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各家报纸也看到了《纽约时报》的成功,也开始采用无线电技术为报社供稿。范安达领导《纽约时报》长达20年。1925年退休后,《纽约时报》仍按照他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报道着“客观、超党派”的新闻。1996年《纽约时报》英文网设立,是最早一批设立网站的报纸,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发展成为网上最大的报纸品牌之一。2013年推出了Pad上使用的版本。截止2015年,《纽约时报》的数字订户突破百万人,在纸媒唱衰的年代成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生存之地。如今,《纽约时报》仍没有停止从范安达时期开始的追逐科技的脚步,现在《纽约时报》的编辑工作由人工智能机器人筛选完成,选择适合推广的新闻。

奥克斯与范安达二十余年的合作缔造了《纽约时报》崛起的神话,奥克斯坚信黄色新闻只是暂时的,庄重严肃的报纸会最终赢得大众的喜爱,而他强调的报纸是“印刷的艺术”也被一代代员工铭记于心,《纽约时报》的排版与美工永远是最好看、最整洁的。范安达对新闻时效性和新技术的追求,促成了泰坦尼克号遇难这一事件中,《纽约时报》最新最准确地为读者传达消息。泰坦尼克号遇难若干年后,范安达访问伦敦,前往《每日镜报》社访问,该报编辑打开其右手抽屉,那里摆有一份1912年4月19日的《纽约时报》,他说:“这份报纸是采访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我们保存它,把它当作一面镜子。”1918年,第一届普利策新闻界颁发时,《纽约时报》当之无愧成为获奖者。

如今,《纽约时报》已成为纽约,乃至美国的一张名片,并且和英国《泰晤士报》一样成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新闻媒体,这一切都源于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中《纽约时报》同仁所打的漂亮仗,更离不开奥克斯和范安达对新闻事业的热忱。

-------------------------------------------------------------------------

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gjrwls)官方微信公众号,较原文略有删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纽约时报》成名战: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