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结缘于一次讲座,讲师尚未露面,但幻灯上赫然昭示: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心中破不以为然,两千多年的《孙子兵法》,讲解者、批注者、译作者浩如烟海,谁敢用一个“透”字。
如此一来,便抱着一颗批判的心开始,两个多小时下来,“透与不透”先且不表,成一家之言倒也不用怀疑。
于是,求来签名之书,跟着华杉老师学习《孙子兵法》,走进那个曾今自以为熟悉的世界。
02
按惯例,先举例,举例就从批判两个传统牛人开始。
讲谋略,讲用计,绝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个人可能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个“智多近乎妖”的传奇人物,若用孙子的标准,60分都不到。
百战百胜的武圣关羽,在民间集道德、智慧、武功于一身的千古第一人,因荆州一败而亡,实则误国之臣。
如是,《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而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如此,百战百胜之将远远比不上一战而定之将,一战而定之将又远远比不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将。
如此,便不得不聚焦一个“计”字。
03
作为《孙子兵法》开篇的第一个字,后世对“计”字往往存在深深的误解。
我们都一直以为是“计谋”“计策”,而实际上仅仅是普普通通的计算。一下子让我们这些想靠“奇谋巧计”安身立命的捷径寻求者,老老实实回归到实力塑造上来。
因此,未战先要做计算,就如同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基本面胜利了,再考虑操作面。
那么,计算什么呢?
一是“道”,看人民是否支持,上下是否一同,政策是否得心。
二是“天”,就是我们现在的军事气象学,年份、季节、天气等。
三是“地”,战场的位置,作战的纵深,具体的地形地貌等。
四是“将”,带兵之人的智、信、仁、勇、严,以及曾国藩后来体悟的“廉”和“明”。
五是“法”,制定军法和贯彻执行军法。
又该如何计算呢?
主要衡量七个方面,可简单表述为:谁的政策好,谁的将领有本事,谁得天时地利,谁的军法执行的好,谁的兵强马壮,谁的训练抓的紧,谁的奖励及时、得当。
04
算完了,从基本面上来看,我方的胜算大一些,就能打赢了吗?
千万别急,如果战争如此简单,算算就可以,那从古到今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还得从操作面算计。而这一次,是真正的算计,而不是计算。
又算计什么呢?
兵者,诡道也。算计,就是这十二条诡道。
简言之,能与不能,用与不用,远与近的辩证之法,利、乱、实、强、怒、卑、佚、亲的应对之术。
比算计更重要的是等待,在我不被敌人打败的基础上,等待可以打败敌人的机会。
概括起来,计篇的基本内容就是:会计算、会算计,先计算、再算计。贯穿其中的一条心法:等待,一直等待,最终没有等到,也就算了。
05
如此简单,你我似乎一看便知。但同读一本兵书,并非等于同样可以纵横天下。
计策都很简单,终究逃不过“真假”两字,如何判断是真是假,如何应对真真假假却是大问题。正如,罚点球时的射手与守门员,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进与不进才是结果。
而回到本篇主题,留给我们深刻影响的牛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破釜沉舟、绝地重生、以少胜多的小概率事件背后的主人公。
而真正的大牛,也许不曾被我们所知晓,因为他们计算在先、算计在先,不会置身自己于死地,于是一切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平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