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不干扰知识的内部共享的前提下,阻断其向外流失?

(原Po于知乎)

现有的解决方法是: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前者限制公司体系内显性知识(涉密资料)的保有和传播(可保有的人员、介质和期限,可传播的范围等),后者限制公司体系外的隐性知识外泄(主要针对可能的员工离职),限制以外就是可供知识在内部流动的自由空间。具体的条款范例可以自行Google。

然而国内在知识产权这一块,无论意识、执行,俱是相当糟糕的。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你时常可以看到各种QQ群中出现各大公司的代码片段、产品文档、交互稿视觉稿、内部PPT,其中有多少是不涉密或取得外传授权的呢...连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的大公司都这样,更别说小公司了。

另外我认为国内很多公司的保密相关条款本身也有很大问题:

一个是协议的法律效力成问题:国内法律明文规定,竞业限制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很多小公司连正式的劳动合同都没与员工签,不履行相应的义务,还想限制员工的劳动权;

一个是条款模糊、可执行度低:什么样的资料算是涉密资料呢,什么样的人又算是涉密人员呢,又是怎样的行为才算是禁止行为;

还有一个是条款不够公平:要遵守这些规则,特别是在离开当前公司依然要遵守的竞业协议,员工方其实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但是很多公司在协议中只考虑消除自己的风险,却未给予员工相应的保密补偿。

扩大来讲,国内的企业管理存在太多问题。比如员工薪酬发放,合同上规定啥时发就啥时发,在外面你随便拖几天试试?国内呢,恐怕合同上你都找不到有这一条。人情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讲人情,规则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讲规则,这就是国内的普遍现状。

综上我觉得在中国,这些协议几乎沦为一纸空谈。不过我相信随着国内商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人力及知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应该会逐渐好转。

别忘了,规则到了一个尊重规则的地方,就能够成为保护所有人利益的有力武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如何在不干扰知识的内部共享的前提下,阻断其向外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