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那些不让孩子哭的家长

“不许哭!你看,别人都笑话你了”;

“你看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没哭,他们多棒”;

“哎呀,看你哭的,多丢人”

“别哭,要勇敢”

……


每次带薯条去打疫苗,耳朵都会被这些话和孩子们的哭声占据。我不讨厌那些哭叫的孩子,无论大小。我讨厌那些不让孩子哭的家长。去社区打疫苗的宝宝,大一点的也不过三四岁,小点的都还在襁褓中。面对疼痛和恐惧,哭自然是第一反应,也是正常反应。对打针哭一哭这样无伤大雅的小事,不知道为什么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不让哭呢?

每个孩子呱呱坠地,第一件事通常都是哇哇大哭。他/她哭,周围人都笑。是喜悦,不是嘲笑。而这第一次啼哭之后,大人们很快就用成人的标准来面对孩子的哭——焦虑。既然我们可以给一个婴儿身体的成长时间,为什么不给他/她情绪的成长时间呢?即便很多家长明白在孩子没有学会使用语言之前,哭是一种需求的表达,但在公共场合还是会下意识地对孩子的哭感到焦虑或丢脸,当然,还有心疼。在家里,害怕孩子哭,在外面,不许孩子哭。这,有点讨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哭这种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遵守社会法则,像任何其他的举止教养一样逐步养成,又何必着急呢?其实,父母的“不许哭”往往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家里楼上邻居有个小男孩,2岁半左右时,每天早上我都会被他歇里斯底的哭声叫醒,在妈妈和姥姥的大声呵斥中愈演愈烈,最后不知如何收的场。这孩子那段时间,每天都得大哭几场。每次他大哭,都没听到过安慰,每次随之而来的都是吼声——“别哭了”“不许哭”。穿透楼板,一起射下来。这给了当时挺着大肚子的我极大的动力看房换房。后来在电梯里遇到小男孩的姥爷,他一脸抱歉说每天都吵到你们吧。一聊,才知道小男孩那时候刚开始上幼儿园。分离焦虑,陌生环境,这些哪是大吼一句“不许哭”可以解决的?!

让孩子学会不在人前大哭的不是父母,而是他/她的社会性。作为妈妈,我更希望自己孩子会哭。不良的情绪是身体的毒素,而哭,和笑一样,是身心的保护伞。学会面对问题,面对苦难,不必先过不哭这一关。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是很多人内心或私下羡慕的快意人生。虽然把“想哭”放在了前面,但其实羡慕都是“想笑”吧。哭如洪水猛兽?不哭就可以笑对人生了吗?

前一阵,乐嘉带4岁女儿4天沙漠暴走76公里引起了一波热议。期间经历风沙大雨,每天早上八点走到傍晚七点,孩子腿上全是水泡和红疹。乐嘉微博上写着的和女儿的约定,第一条就是“不可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

两条腿上密密麻麻的红疹,腿上和脚上的水泡,吃不好睡不好,在这场人为制造的苦难中(还是亲爹制造的)憋着不哭的孩子——美吗?我真的看不出一丁点美!而在灵儿经历这场“人祸”独自冲向终点的那一刻,乐嘉放声痛哭。我不知道那里面有多少是心疼,有多少是父亲的成就感?

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哪里就需要这样去制造苦难?一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里,他/她遇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怎么面对,怎么解决才是对他/她的塑造。而这样一场颇具仪式感的苦难教育,根本就是孩子的一个噩梦吧。在面对这一切时,不敢哭,不敢和爸爸说放弃的孩子,她或许真就从此学会了不哭。但她也许就此关上了和爸爸真诚沟通的心门。

别让孩子的“不哭”装饰你的虚荣心。在孩子哭的时候,闭上你的嘴,握住他/她的手,你才能陪他/她一起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讨厌那些不让孩子哭的家长)